血壓指數並不恆定。它隨著生理和環境改變。
血壓一日內有週期性變化,隨著晨昏而改變。傍晚八時至凌晨二時,血壓處於最低水平;凌晨三時起,血壓會緩緩上升,直至早上醒來時為最高。高血壓者可在這時候出現頭痛,冠心病猝死亦較多在這時候發生。
剛踏入下午時間,血壓會稍微下降,然後再緩緩上升。每天血壓的高低差距約為 40毫米汞柱(圖1),這種現象不但見於正常人,亦見於血壓高者,唯輕度高血壓患者血壓的晝夜波幅較大。
(圖1)
由於日差的關係,血壓宜於每日相同的時間量度,以便比較。
靜脈血液返回心臟
血管可分為動脈和靜脈,動脈內的血液由心臟驅動,帶著養份供應不同組織。
在大動脈內,平均血壓約為95厘米汞柱。血壓隨著動脈分枝的直徑減低而慢慢減弱。靜脈內,血壓低跌至約15厘米汞柱,血液不能夠主動地回流至心臟,需要外力,諸如肌肉收縮和呼吸的幫助。
小腿肌肉收縮,可幫助小腿和足部靜脈內的血液回流,長途飛行時便會領略到箇中的道理。
長時間坐著時,小腿肌肉沒機會收縮,血液積聚在小腿和足踝處,引致腫脹。下機時便難以穿回鞋子。
呼吸亦可幫助血液回流到心臟。吸氣時,胸部擴張,胸部的壓力減低,因而可促進靜脈血液。
血液從左心室泵出至大動脈。後者可減低左心室傳來的心臟搏動。大動脈分支出去,供應不同的器官。這些動脈縱使可擴張和收縮,但不能調節血壓。當動脈到達各個器官時,會再分支更細小的動脈。
最細小的動脈被稱為小動脈。小動脈和細小動脈除為器官供血,亦可調節血壓。這些血管受自律神經支配,能收縮或擴張。因此這些血管被稱為阻力血管。
當小動脈的直徑漸漸縮小時,血管再沒有平滑的肌肉包圍,血管只剩下薄膜。這就是微細血管。基於它的通透性,營養、荷爾蒙及廢物等都在這裏交換。這些微細血管結合形成微細靜脈。它是血管和附近組織的營養廢物交換站,但交換局限於大分子和液體。
微細靜脈其後結合為小靜脈。這些血管再有平滑肌肉,如細小動脈一樣,它們能收縮和鬆弛,控制著微細血管的壓力。小靜脈結聚而成較大的靜脈,變為血液的儲存庫,使局部儲血量能得以調節,最後靜脈匯集到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將靜脈內的血液回流至左心室。左心室從而完成體循環。
血管種類 | 直徑毫米 | 功能 |
大動脈 | 25 | 減低搏動;將血液分流 |
較大動脈 | 1.0-4.0 | 分流血液 |
小動脈 | 0.5-1.0 | 分流血流阻力 |
微細動脈 | 0.01-0.5 | 阻力(調節血壓) |
微細血管 | 0.006-0.01 | 營養和廢物交換 |
小靜脈 | 0.01-0.50 | 營養和廢物交換; 儲存血流 |
靜脈 | 0.5-5.0 | 儲存血流 |
下腔靜脈 | 35 | 收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