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從不做鍛鍊運動,卻擁有一個「翹臀」,且經常感到下背繃緊痠痛,你可要留神了!你的盤骨可能因為向前傾斜,而導致腰椎凹陷、臀部撅起。這類症狀稱作「盆骨前傾」或「下交叉綜合症」,吃藥和做手術都無辦法醫治的;不過,可以從拉筋、練肌和生活輔助三方面入手,塑造真正的翹臀,擺脫腰背不適。
什麼是下交叉綜合症?
下交叉綜合症是因下身肌力失衡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涉及部位包括腹、背、臀、大腿。由於姿勢不良,腹部(腹橫肌)與臀部(臀大肌、臀中肌)過度伸展而無力;下背(豎脊肌、腰方肌)與大腿根部(髖屈肌群)過度疲勞而緊繃,形成肚子前凸、撅起屁股的假翹臀姿態。從側面看,肌力失衡的位置正好呈現一個交叉,因此稱作「下交叉綜合症」(Lower Crossed Syndrome)。
什麼人容易有下交叉綜合症/盆骨前傾?
- 長期久坐人士
- 中央肥胖人士
- 經常穿高跟鞋的女士
- 孕婦
- 姿勢不良人士
下交叉綜合症/盆骨前傾的影響
形象不佳
由於肌肉鬆弛無力,肚子容易凸出,臀部變得下垂,影響外觀。
下背痠痛
由於腹肌、臀部乏力,使盆骨向前傾斜,腰椎常處於過度前凸的狀態,承受不少壓力,因而特別容易感到痠痛。
膝關節疼痛
由於臀肌過弱,引致膝關節過度伸展(又稱「膝反屈」,俗稱「鎖膝」),會對半月板、關節囊及周圍軟組織造成傷害,出現膝關節疼痛及不穩定的狀態。
容易患有上交叉綜合症
由於腰椎前凸,軀幹重心向後移,身體為平衡狀況,促使胸椎後凸,以把重心拉回前方。胸椎後凸會引致頸椎前凸及肩膀內轉,即頸部前傾、寒背的姿態。
盆骨前傾 自我測試
方法:
背靠牆壁,把手置於腰椎位置。
結果:
正常體態:腰椎與牆身距離為1個手掌位。
盆骨前傾:腰椎與牆身距離為1個拳頭。
擺脫下交叉綜合症/盆骨前傾1:伸展緊繃肌肉
1) 下背肌伸展
躺卧,雙手抱膝至胸前,腰椎及下背感到拉扯,維持30秒。
2) 髖屈肌伸展
單腳跪下,把後腳移後,重心向前,大腿根部感到拉扯,兩邊各做15秒,做2-3組。
擺脫下交叉綜合症/盆骨前傾2:鍛鍊過弱肌肉
1) 腹部鍛鍊
身體朝下,雙臂置於肩膀正下方位置。腳尖着地,挺起身體,盡量收縮腹部,夾緊臀部。維持30秒,做3-4組。
2) 側腹鍛鍊
側卧,前臂放在地上。挺起身體,盆骨抬離地面。維持20-30秒,兩邊各做3-4組。
3) 臀部鍛鍊(利用阻力帶)
把阻力帶套在大腿上。躺卧,雙腳屈膝。抬起臀部,打開雙膝;合回雙膝,返回原位。重覆動作8-12次,做2-3組。
4) 臀部鍛鍊(利用阻力帶)
把阻力帶套在大腿上。側躺,雙腳屈膝。打開雙膝,合回雙膝。重覆動作8-12次,做2-3組。
5) 臀部鍛鍊(利用阻力帶)
把阻力帶套在大腿上。雙膝跪地,身體朝下,雙手按地。單腳側抬,返回原位。重覆8-12次,每邊各做2-3組。
6) 臀部鍛鍊(利用阻力帶)
把阻力帶套在腳踝上。叉腰站立,單腳向後踢至45度,返回原位。重覆動作8-12,每邊各做2-3組。
擺脫下交叉綜合症/盆骨前傾3:利用輔具矯姿
由於下交叉綜合症患者的腰椎經常過度凹陷,造成不少壓力,出現下背痠痛問題,因此可利用健康背墊幫助矯正坐姿。若想加強效果,可選擇背坐一體式的坐墊,有效全方位固定姿態。
挑選背墊小技巧:
1)弧度
宜選符合人體工學、貼合脊椎曲線的背墊,適當的弧度能左右包覆腰部,穩固承托腰椎壓力,保持背部挺直,從而改善下背不適。
2)硬度
過於柔軟的材質可能會加劇盆骨歪斜,導致下背不適惡化。相反,坐墊材質偏硬,較有效支撐身體,維持正確坐姿,預防盆骨傾斜。
其他連結:
橋式比深蹲更有效?12步改善盆骨前傾 練出翹臀、迷人「微笑線」 (hk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