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家人突然中風,徬徨失措實屬正常。統計顯示生存者當中,超過一半會完全回復自我照顧能力。家人的關懷照顧及病人積極的態度,確實能起關鍵性的作用,加上進階而全面的護理方案,助中風患者更快走上復康之路。
- 聲波震動治療
中風患者活動能力受阻長期臥床,有機會導致難以逆轉的肌肉廢用性萎縮,甚至令各重要器官迅速衰亡,復康初期便應刻不容緩作針對性預防。韓國專利Sonix全身聲波震動治療儀為行動不便人士提供最佳的復康運動訓練,適合肺氣腫、
柏金遜症、多發性硬化、骨質疏鬆、各種肌肉痛症,以及中風後康復者使用。只需10分鐘訓練,便能刺激細胞系統,促進體液循環。
治療震動能傳送到身體,刺激身體每一部分,包括細胞、血管、器官及肌肉。垂直的震動可防止關節受損,體弱及初次使用者更易適應。另外,4-50Hz特定頻率可調較,令肌肉重複收縮及放鬆,針對性鍛鍊不同部位,在低頻及低能量下亦能提供訓練,方便不同年齡用家。患者可以站立使用,訓練平台備有足夠空間放置四腳架或拐杖,不會影響訓練質素。用家亦可以坐著作下身或上身的訓練。
當使用治療儀時,100兆細胞同時進行運動,使用10分鐘如同1小時心血管運動效果,其震動更等同90分鐘氣功或太極拳運動效果。細胞表面面積會擴大,增強體液循環,能吸收更多氧分,有效去除毒性成分,提升細胞電位能量至50mV以上,有助身體自然治癒。其成效獲30多份國際臨床研究文獻所支持。
- 電刺激回復足部活動
中風後,不少病人連走路也有困難。中風患者因腦部受損,影響大腦訊息傳遞,無法指令 小腿脛前肌收縮達至足踝關節背屈,步行時足部未 能完全提起形成「拖腳」。即使捱過初期的藥物及物理治療,重新學習走路亦是艱巨的挑戰。
病人陳太於中風後,右腳掌提不起,足下垂情況令其行路有「拖腳」後遺症, 加上右膝關節不能屈曲,每行一步都要把全身重量側去左半身,讓下垂右腳可作打圈狀擺動向前才成,身體擺動的代償動作相當消耗體力,累得她步行5分鐘已一定要休息。電刺激助行器能在矯正步行姿勢的同時,協調身體平衡,強化足部肌肉,延緩萎縮。
革命性WalkAide電刺激助行器準確偵測步行時小腿擺動頻率,利用儀器內置角度感應器,追蹤擺動位置及速度,再調控電流通過的時間,讓患者可以穩定自然步態雙腳步行。研究顯示*,使用WalkAide三個月後患者步行速度平均增加16%,使用一年後,速度更明顯增加51%效果比一般AFO足踝矯形器更佳。電刺激助行器訓練大腦重新控制及練習肌肉自主收縮,以電流代替大腦發出訊號,自動適應患者不同的步行速度,適度回復足部活動節奏。
*Stein et al. Neurohab. Neural Repair,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