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聲波震動增加骨質密度,可能嗎?

從三十五歲開始,我們的骨質密度就開始減少。骨質疏鬆症的廣告宣傳大多針對女士,停經雖會加快骨質流失,但其實隨年齡增長,男士到六十五歲後都一樣可能發病。

當骨質密度明顯減低時,患者應適量補充鈣質、維他命D和脂肪,配合全身震動機器治療,一邊刺激骨質增生,一邊延緩骨質繼續流失,減低骨折的風險。

真實個案:紅光聲波震動 對治骨折與骨質疏鬆症

陳先生年屆八十,之前發生了壓縮性骨折。「那天在家清洗冷氣,我本打算與師傅一起將冷氣機抬入浴室,哪知蹲低後一發力起身,腰就痛得不得了。」他待在沙發上休息,眼見捱痛數小時後仍在痛,便往看中醫跌打,但敷藥一晚後,腰部稍轉仍感劇痛,遂求診急症室。「醫生給我打止痛針、處方止痛藥,說是腰骨受傷,著我到專科排期,但一排就要十二日。」

痛到每天吃止痛藥及看跌打的他,輾轉在親戚介紹下試看脊醫。經過評估,脊醫朱銘謙集中為陳先生以美國專利單譜紅外線的安樂光療儀(Anodyne Therapy Device)作治療,以波長890納米(nm)紅外線對準腰部患處,由每日照十分鐘,到第三日起每日照四十五分鐘,陳先生坦言治療一周後開始感覺疼痛減輕。在專科覆診日,X光檢查發現他有骨質疏鬆,第二節腰椎骨折。醫生為他做了腰封,固定腰部,這可減少腰痛,但稍為轉動腰部,仍感痛楚難當。

在知道有骨裂及骨質疏鬆問題,陳先生決定繼續進行單譜紅外線光療,「脊醫說這治療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加速骨折裂口癒合。事發後第二十七日,影像檢查發現我的骨折裂口收細了,再過三周,基本上活動已無痛,但仍不敢做彎腰、搬抬等的大動作。」為減低再次骨折風險,他亦由單譜紅外線治療轉為聲波震動訓練——一種負重形式的物理療法。

「過程中,我只需站在聲波震動治療儀上,扶穩後作上下垂直震動,藉以刺激骨質增生,大約每三至五日進行一次,作為保健治療。論實際療效,還有待骨質密度檢查驗證。」這純粹是他的感受,但自言現時行路有力,也有信心多做步行運動以強健骨骼,減低骨質疏鬆的影響。

蝕骨細胞發展過速令骨質流失

在成長階段,骨骼會持續鈣化,密度增加,這過程持續至骨骼完全成熟為止。到青春期後,骨骼的密度為最高。在二十至三十五歲期間,骨質密度水平仍可維持。然而,三十五歲後,合成骨骼的速度會開始減慢,並逐步流失,骨質密度就會慢慢減少。所以如果在年輕時,骨質密度不高,年長時就容易出現骨質密度減低或疏鬆的問題。

正常的骨骼會自行做循環。過程中,蝕骨細胞對骨再吸收、分解和移除,造骨細胞則製造骨質。骨質密度就是這對立過程的結果:當骨細胞製造的骨質多於蝕骨細胞移除的骨質,骨質就增加。反之,骨質密度就降低。

若有骨質疏鬆問題,醫生通常會處方以抗骨質吸收或增加代謝合成的藥物。前者旨在減低骨質的流失,而後者可增加骨質的密度。抗吸收藥物常見的有Alendronate 和Raloxifene,而目前唯一促進骨質生長的,則有副甲狀腺素的衍生藥物。然而,近年發現這些藥物可引起骨骼、關節及肌肉疼痛的嚴重不良影響,因此如發現有任何不適,應即時停用,並諮詢醫生。

太空競賽促使震動治的研發

若患者的骨質密度過低,又不服藥,可以採用震動治療。

這種治療方法可追溯至十八世紀,但應用於維持骨質密度則始於1960年代。當時,蘇聯和美國正進行太空競賽,蘇聯的科學家很快發現在太空無重狀態下,肌肉會逐漸萎縮和骨質流失。要改善這種狀況,就要提供人為的地心吸力,而這就是全身震動治療的由來。蘇聯的太空計劃使用全身震動來模擬負重,在太空人升空前、太空時和返回地球時使用,用以提升蘇聯太空人及運動員的體能、強化肌肉及維持骨質密度。

震動透過骨質傳導,傳送並刺激身體部分,包括細胞、血管,以至器官和肌肉現時全身聲波震動治療已廣泛應用於治療及預防中風後復原、骨質疏鬆、各種肌肉痛症及防跌等病患。全身震盪引起的機械性信號被發現能激骨質的合成和抑制骨質的再吸收,這些低強度的美國職業安全及健康局證實為安全,且沒有副作用

研究發現全身震動治療對年輕患者的功效較年長的顯著。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老年人的骨骼已不能對那些機械信號作出反應,又或他們的骨骼含有較少的成骨細胞。一項整合分析的研究指出,全身震動治療對老年婦女的治療效果有限。

在作治療的同時,患者宜作飲食的配合。2007年美國國家骨質疏鬆基金建議五十歲以上成人每日攝取800至100 IU 的活性維他命D3 與1200 mg 的鈣質,以維護骨骼的健康。要補充鈣質,不妨多吃芝麻、洋蔥、沙甸魚、或以蕃茄煮小魚等。此外,患者宜適量攝取脂肪。維他命D3是油溶的維他命,進食過少的油會影響它的攝取。然而,一份韓國的研究發現,患有骨質疏鬆的更年期後婦女比沒有骨質疏鬆的一組脂肪攝取量較低。

個案好轉的機制震動頻令骨骼受壓 促進骨質代謝

註冊脊醫朱銘謙表示:「骨質疏鬆症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3。根據本港統計,五十多歲以上女性患者約有三十萬。很多男性以為這症只有為女人才有,未有骨折時沒有想到會有骨質疏鬆。」

一般來說,女人骨質流失最快的時期是停經後的五年間,脊椎密度平均每年減少36%,而超過五成年過八十歲的女性有骨折。男性骨質流失的速率則較為穩定,在骨質密度逹到高峰後,每年流失約0.52%

骨質疏鬆症並不會直接導致死亡,但骨質疏鬆症增加骨折風險,陳先生就是一個例子。朱銘謙表示,骨折後癒合時間一般約需兩個月,若情況嚴重,可能需三至四個月才能完全康復,期間如能適當地作復康治療,對患者會有正面影響;而單譜紅外線主要用於治療陳先生的骨折。

處理骨折問題後,重要的是要增加陳先生的骨質密度,以防再次骨折。聲波全身震動訓練是透過不同震動頻率的垂直式上下微細震動,令相應位置骨骼承受適當壓力,從而激活骨骼形成,具備骨質代謝運動的作用。不過,這種治療方法在年輕人效果良好。2016年的一份回顧研究指出,低能量的震動治療能減低更年期後婦女的骨質流失;但如應用於長者,效果則有待研究證實。

(摘錄自《頑症不藥而癒》第四章)

參考資料:

  1. Ma C, Liu A, Sun M, Zhu H, Wu H. Effect of whole-body vibration on reduction of bone loss and fall preventio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J Orthop Surg Res. 2016 Feb 17;11(1):24. doi: 10.1186/s13018-016-0357-2
  2. Xu J, Lombardi G, Jiao W, Banfi G. Effects of exercise on bone status in female subjects, from young girls to postmenopausal women: 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Sports Med. 2016 Feb 8. [Epub ahead of print]
  3. Matute-Llorente A et al. Effect of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 on bone mass in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Down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Osteoporosis Int. 2016 Jan;27(1):181-91. doi: 10.1007/s00198-015-3232-9. Epub 2015 Jul 23
  1. Kiel DP, Hannan MT et al. Low-Magnitude mechanical stimulation to improve bone density in persons of advanced age: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 Bone Miner Res. 2015 Jul;30(7):1319-28. doi: 10.1002/jbmr.2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