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招K.O五十肩 │ 新款牽拉器助用家勤於治療

 

朋友阿芬按照電視節目的小測試,檢查自己的肩部情況,結果發現自己並未能達到測試結果。然而,她還未到五十歲,卻已提早出現肩膊退化,可見情況真的非常嚴重。

所謂五十肩,真正學名為肩周炎,是肩部軟組織及關節囊腔等受損之通稱,較易發生於五十歲左右的人,故又稱為五十肩。

要防治五十肩,牽拉運動是十分重要的,傳統工具是一個簡單的拉繩牽拉器,安裝門上或牆上,待患者定期重覆做雙臂屈曲伸展運動,沉悶而療程會較長。

但外國近年研究發現,一些改良的牽拉器,卻會大幅增加復康效果。

可觀察復康進度 提升治療動力

這嶄新設計的牽拉器擁有不同的顏色色段,使用者可根據體型和肩部活動情況,自行調節拉繩長度,完全能配合自身需要。繩上的黑色標記更讓使用者即時掌握訓練進展,由於活動幅度可被觀察,當使用者發現自己有進步,進行運動的意慾從而大增,有助患者勤於治療,大大提高復康的療效。

另外, 這設計的牽拉器有別於傳統的拉繩器,無需安裝,它帶有一個簡單的門上定位板(ANKOR),只要有大門的地方,它便可以隨時定位,患者可把定位板夾在門外, 他便可安心在門內做運動,方便簡單。它上下調節容易,方便患者或可站立或坐下,或面向或面背門口做運動,招式多變好玩,患者做起來更投入,效果倍見,欲知道更多詳情,可參考以下短片:

研究文獻:

http://www.thera-bandacademy.com/resource/x-showResource.aspx?id=3589

肩痛未必是五十肩!認清痛症成因

肩周炎多約於五十歲出現,故此一些人將此類肩膊痛稱為「五十肩」,然而肩膀痛有很多類型及成因,亦未必一定於五十歲才病發。這種常見痛楚約影響7至8%的人口。對於經常要把手舉高於肩膊的人,如網球運動員和汽車修理員,發病率更高達30%。 日常生活經常都要用到肩關節:簡單如走路時,肩關節都需要活動以平衡身體。刷牙、洗臉、梳頭、穿衣、拿公事包、水杯或餐具等都需要它效勞,活動幅度非常大。事實上,我們很難找到一些活動不需要肩部參與。 患肩部撞擊症關鍵:肩峰與肱骨頭間隙 由於肩關節活動頻繁,因此將肱骨穩定於肩關節內是必需的,負責穩定肩關節四條肌肉。這條肌肉分別為棘上肌、肩胛下肌、棘下肌和小圓肌,均止於肱骨端(見圖)。它們在上臂肱骨處形成環狀組織,像衫袖一樣,因此稱為肩袖,收縮時則控制關節上提和旋轉等活動。 在棘上肌之上,有一塊名為肩峰的骨骼。後者像上蓋一樣,保護著肱骨頭。重要的是肩峰與肱骨頭的距離很窄,通常都只有6、7毫米,肩袖的組織則厚約5-6毫米,安全空間很小。這個狹窄空間就是引起肩袖撕裂和肩部撞擊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棘上肌經常受牽拉 可令筋腱發炎 棘上肌處於肩峰和肱骨頭之間,當肩峰與肱骨頭的間隙細小,棘上肌筋腱拉傷的機會便會增加。肩峰的大小、形狀、患者日常姿勢和活動會影響間隙大小。因肩峰的形狀可能令間隙變小,棘上肌腱一旦發炎,肩關節便難以向上舉。圓背(俗稱「寒背」)亦影響肩峰下的間隙,手臂可舉起的幅度變得較小。當斜方肌過勞或軟弱無力時,肩胛骨會向外和前移,令肩峰更貼近肩袖組織,引起肩部撞擊症。 棘上肌過份受力,亦可引起筋腱與肩峰磨擦。棘上肌負責將上臂外伸,以及抗衡肱骨下墜,若棘上肌需要經常收縮和用力,就可能出現毛病。同樣若手部經常拿重物,棘上肌和筋腱經常受到牽拉,筋腱就會發炎,引起疼痛。 25歲以下患者   因為棘上肌重複和持續收縮,筋腱或會水腫和出血,增加棘上肌筋腱體積,令棘上肌易與肩峰和韌帶磨擦,影響手臂上提的幅度。痛楚在手臂外展60-120°出現,由於上舉時困難和疼痛,因此痛症又被稱為肩關節撞擊症。 25-40歲患者 若情況持續,棘上肌就會慢慢纖維化和變厚,肩峰下間隙減少,增加肩關節撞擊的機會,減低肩關節活動的幅度。 超過40歲患者 [...]

簡單兩分鐘運動 從此趕走肩頸痛

上班一族每天長時間坐於辦公室內,一直維持相同姿勢,肌肉難免變得繃緊僵硬,甚至演變成肩頸痛,帶來不少困擾。丹麥科學家Dr. Lars. L. Andersen最新研究發現,一個簡單的2分鐘運動,足以明顯減輕肩頸痛帶來的痛楚煩惱。這只是一些輕易的拉伸動作,即使身處辦公室,亦能輕易做到。 肩頸痛症65%患者情況有改善 研究人員對198位患有重覆性的肩頸痛症的上班一族作對象,並把他們分成三組,一組做2分鐘運動,一組做12分鐘,各每周做五次;最後一組不做。十周後的結果發現,做2分鐘及12分鐘的一組的痛症都有明顯改善。超過65%患者在減痛效果、活動範圍及力度都有或所改善;其中超過40%覺得效果明顯。 利用Thera-Band 練力軟管,便能輕鬆做運動,其不但能改善肌肉能力、關節活動幅度,也能協調不同的肌肉組織,適用於抗阻運動之用。軟管以顏色標籤,提供不同程度阻力的運動,不同厚度的軟管提供不同的抗阻程度,方便用家選擇符合自己的阻力。 肩頸防衛運動步驟簡單如下: 前腳踏在Thera-Band橡筋管帶的中間位置,提起雙臂至肩膊水平位置,雙手微向前約30度,雙肘微屈約5度。 雙臂在伸直水平位置時,保持動作約二三秒,再重覆動作。留意肩膊朝向下,手臂要定,腰要挺直。 參考文獻: Effectiveness of sma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