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疫情這一段時間,很多人已習慣在家處理各樣事情,包括在家運動以維持健康及免疫力。同時城市人缺乏運動,最怕肌肉及骨質流失。
因為從三十五歲開始,骨質密度就開始減少。便更容易出現骨質疏鬆情況,男士跟女士也布可能發生。當骨質密度明顯減低時,我們可透過補充營養並配合運動,一邊刺激骨質增生,一邊延緩骨質繼續流失,減低骨折的風險。
所以,適量的運動是非常重要,例如是負重運動包括慢跑、太極或球類活動等是不可或缺的,有助強化肌力及骨骼生長,並加速全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幫助礦物質及營養的吸收,因此有效提高骨質密度。
科研實証,我們可使用聲波垂直式的震動儀,每天只需站立10分鐘,便可刺激全身肌肉及細胞運動,有改善血液循環、訓練骨骼肌肉、內分泌系統及紓緩痛症等。
Sonix 聲御醫 聲波震動及肌肉訓練儀
韓國製造的Sonix聲御醫聲波震動及肌肉訓練儀,利用專利電磁技術和音響喇叭原理,能產生4-40Hz的垂直聲波震動,刺激全身肌肉及細胞運動,針對不同部位提供最佳的訓練效果。

全身震動如何提升骨質密度?
這種治療方法可追溯至十八世紀,但應用於維持骨質密度則始於1960年代。當時,蘇聯和美國正進行太空競賽,蘇聯的科學家很快發現在太空無重狀態下,肌肉會逐漸萎縮和骨質流失。要改善這種狀況,就要提供人為的地心吸力,而這就是全身震動治療的由來。蘇聯的太空計劃使用全身震動來模擬負重,在太空人升空前、太空時和返回地球時使用,用以提升蘇聯太空人及運動員的體能、強化肌肉及維持骨質密度。
原理是透過垂直式上下的高頻率 (35Hz以上)、低振幅震動, 使肌肉和骨骼產生共振,骨骼承受適當壓力,功效等同負重運動一樣,有效促進骨質代謝,從而刺激骨質的合成和抑制骨質的再吸收,每天只需10分鐘,已經達到預防、甚至改善骨質疏鬆目的。這些低強度的信息獲美國職業安全及健康局證實為安全,且沒有副作用。
研究發現全身震動治療對年輕患者的功效較年長的顯著。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老年人的骨骼已不能對那些機械信號作出反應,又或他們的骨骼含有較少的成骨細胞。一項整合分析的研究指出,全身震動治療對老年婦女的治療效果有限。
科研實證
有關全身震動對治療骨質疏鬆的研究早於十多年前已開始。韓國一項實驗中得出,停經後女士在運動中配合震動治療,18個月後腰部骨礦密度增加達1.5%,並有效防跌1;另一項研究以老鼠作試驗,它們被切除卵巢以模擬女性更年期後的骨質的情況,它們被分為三組:控制組(無任何治療)、藥物組(Risedronate)及全身聲波震動組(45Hz,每天30分鐘,每週5天)。結果發現,在8週後,全身聲波震動組的骨質沒有明顯流失,相反控制組及藥物組則有明顯流失情況2。中文大學一項研究亦指出, 全身聲波震動能加速正常骨折和骨質疏鬆性骨折後的癒合,速度較對照組快30%以上,而且更有效改善骨痂的生長、骨礦物質化及恢復骨骼形狀3。綜合研究所得,全身震動的好處包括:
- 提升骨質密度、減少骨質流失,預防及改善骨質疏鬆
- 顯著改善年老病人步行、肌肉及平衡力,減少跌倒受傷機會,並改善生活質素
- 中風後的肌肉復康訓練、提昇關節靈活度及改善足下垂
- 改善血液循環、骨骼肌肉、內分泌系統及紓緩痛症
- 增強肌力及運動表現
個案好轉的機制:震動頻率令骨骼受壓 促進骨質代謝
註冊脊醫朱銘謙表示:「骨質疏鬆症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3。根據本港統計,五十多歲以上女性患者約有三十萬。很多男性以為這症只有為女人才有,未有骨折時沒有想到會有骨質疏鬆。」
一般來說,女人骨質流失最快的時期是停經後的五年間,脊椎密度平均每年減少3至6%,而超過五成年過八十歲的女性曾有骨折。男性骨質流失的速率則較為穩定,在骨質密度逹到高峰後,每年流失約0.5至2%。
骨質疏鬆症並不會直接導致死亡,但骨質疏鬆症增加骨折風險。朱銘謙表示,骨折後癒合時間一般約需兩個月,若情況嚴重,可能需三至四個月才能完全康復,期間如能適當地作復康治療,對患者會有正面影響;在處理骨折問題後,重要的是要增加骨質密度,以防再次骨折。聲波全身震動訓練是透過不同震動頻率的垂直式上下微細震動,令相應位置骨骼承受適當壓力,從而激活骨骼形成,具備骨質代謝運動的作用。不過,這種治療方法在年輕人效果良好。2016年的一份回顧研究指出,低能量的震動治療能減低更年期後婦女的骨質流失;但如應用於長者,效果則有待研究證實。
(摘錄自《頑症不藥而癒》第四章)
震動方式影響大 小心傷關節
現時市面充斥不同的震動儀,聲稱可塑身或促進新陳代謝等,它們多採用蹺蹺板或其他機械式震動,並非是聲波垂直的震蕩模式, 因此會出現不適當的震蕩, 不但無助骨骼增長,更可能損害關節或導致意外。
參考資料:
- von Stengel et al, 2010, Effects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falls: result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ELVIS study with postmenopausal women, Osteoporos Int (2011) 22:317–325
- Lee et al, 2006, Effect of vibration on lumbar bone of OVX rats compared with Risedronated-dose rat, Yonsei University, Wonju, South Korea
- Shi, et al, (2010), Low Magnitude high frequency vibration (LMHFV) treatment augments fracture healing in ovariectomy-induced osteoporotric bone, Bone, 46 1299-1305
- Olivier et al, 2003, Controlled Whole Body Vibrations Improve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University of Liege, Belgium
- Tihanyi et al., (2007). One session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increases voluntary muscle strength transientl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1:782-793
- Yongtaek (2005). Clinical experimental report on aerobic exercise effects of Turbosonic Wholebody Vibration Device. Korea University Sport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相關視頻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