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香港第四號殺手,且有年輕化趨勢。中風後,最困擾患者的後遺症之一便是「足下垂」(俗稱「拖腳」)問題。患者通常會接受物理治療及針刺治療,步行時穿戴腳托,和以手杖平衡。腳托雖能穩定足踝,但它不利空氣流通,在潮濕悶熱的天氣尤不舒適。由於腳托要穿在鞋內才可使用,患者不但要穿著較大和較深的鞋,在家裏赤腳時更不能使用。
看到許多患者受到「拖腳」問題困擾,社交生活大受影響,帶來許多不便。有一位病人蕭女士,現年五十多歲,中風已有十年,及後有拖腳和足踝向外屈的情況,步姿並不穩定,一直要用腳托支撐。
她雖是退休人士,但因經常探望上海的家人,中港兩邊走。她說︰「遠程行走時,我可以用腳托穩定腳踝,但上飛機後就要脫下腳托,不除下的話,就會因腳腫而勒着腳踝,很不方便。另外,我經常都要穿鬆身長褲,讓我在飛機上可以容易脫下腳托,走路時也容易遮蓋。我曾嘗試不戴腳托,差點扭傷,之後便不敢不戴,但夏天很熱,腳托焗着小腿。」
新治療方案輕巧易佩戴
她曾試用過傳統式的電刺激儀,在拖腳的一邊鞋內裝上壓力感應器,每踏出一步時,足部便會因應感應器發出的電刺激,被動的做出提起腳掌的動作,但這方法足部 要與外露電線連接着,很不方便。數年前,她知道外國傳入一種新的治療方案(名為Walkaide的電子感應器),可有效改善及治療拖腳,躍躍欲試。
當我幫她佩戴Walkaide時,她覺得Walkaide不需用足跟壓力感應器,方便很多。而在使用過後,她可在不需用腳托的情況下走更多的路,小腿肌肉亦因此而變得較強壯。現在她願意比以前走更多的路,而且比以前輕鬆很多,步速亦比初佩戴時加快了。
這套Walkaide電子感應器十分輕巧,且容易佩戴,它狀如一個膝套,套在膝蓋下的位置。當患者走路時,內備的側傾感應器和速度感應器,可偵測患者小腿的擺動角度和速度,在適當時間於患者小腿外側位置釋出電流,同時收縮肌肉,讓患者的足部自然背伸,從此不再拖腳。
改寫治療方式
Walkaide自2005年獲美國食物及藥物管制局批准,便能用以輔助治療拖腳,從此徹底改變了拖腳的治療。
不同的研究發現,這種方法不但能增加步速、步數,且減少步行時所花的氣力。在使用三個月後,患者步速增加15%;在六個月後增加32%;在12個月後增加 47%。重要的是,當患者除去儀器時,步速仍然能夠維持。由於它沒有電線連着腳跟位置,患者可以赤腳走路。這使患者更能獨立地生活。
其實不單是中風拖腳,在外國,這種儀器已被應用在小兒大腦麻痹、多發性硬化症等病人,改善他們的步態和生活質素。
李家偉
美國註冊足科矯形師
andyl@ezped.com
產品資料: https://www.medimart.com.hk/product/walkaide-neuro-stimulation-walking-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