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關於氫的分享中,提到大眾一般質疑氫治療是否真的能醫百病,為何氫又未被醫學界廣泛採用?我們作了詳細解述。大眾對氫治療常見的疑問,還包括氫水樽製氫,是否能長時間保存氫?氫水瓶製氫的過程中,會否產生有害反應物?我們此篇將針對以上問題,一掃消費者疑慮。
用氫水樽製氫,不能長時間保存?
網上有人指出,除非直接將純氫打進水中,如使用其他方法製氫,溶於水中,氫會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容易流失,飲用效果與一般食水無異。
根據亨利定律 (Henry’s Law),只要注意時間、壓力、溫度以及使用密封容器等條件,利用灌注氫的方法,將氫氣泡直接打進水中,確實能夠讓水中氫保存較長時間,但亦不能否定氫水樽的保存能力。以往氫水儀器,採用傳統電解方式,隔絶鈣、鎂、鈉、鉀等礦物質陽離子,然後和氧、硫酸、硫黃等陰離子來製氫,因此水中的氫含量並不高,再加上水中的氧並沒有排走,氫水放置越久,氫和氧又會還原成水,因此不能長時間保存。因此讓大眾做成誤會。事實上,近年新一代的氫水樽產品不少已採用新科技「PEM」 (高分子質子交換膜)技術,溶存時間已較以往款式大幅提升。採用PEM技術的新式氫水樽,使用氫氧分離膜隔絶氫和氧,直接排走氧,水中氫的濃度遠較電解氫水產品高,高達99.9%,自然能做到長時間存留於水中。

氫水樽製氫的過程中,會釋出有毒物質,反而對身體有害?
坊間亦有人質疑,使用氫水樽製氫的過程中,會釋出有毒反應物,會否保健不成反危害健康? 但這想法同樣亦是片面亦有所誤解。
坊間確實有些不法商人,為求減省成本,利用化學物質鎂產生化學反應製氫,過程中造成大量氫氧化鎂及氧化鎂沉澱在水中,長期攝入會導致腹瀉、腹痛、噁心等症狀,對腎臟亦構成沉重的負擔。此外,一些採用傳統電解方式製氫的產品,過程中亦會釋出有害物質次氨氯及臭氧,刺激呼吸系統,造成嘔心、頭痛等不適。因此,這些產品通常會使用亞硫酸鈣、活性碳等物料吸附有害物質。雖然這些方法有助吸走部分有害物質,但假如沒有定期更換,有害物質就會日漸積聚於瓶內,用家不自不覺喝下,久而久之影響健康。
新式製氫方法
但近年已有一些新式氫水樽,採用PEM (高分子質子交換膜)技術製氫,生成的氫分子濃度高,達到99.9%,且穩定性高,較傳統電解製氫機優勝,氫水不易散失,溶存於水的時間較長,甚至可達24小時,且攜帶方便,只要按下按鈕,即可隨時製氫。此外,利用氫氧分離技膜,直接將氫和氧分離,不需借助礦泉水中的離子作導電的介質,加入純水亦可製氫,過程中不會生成有害副產物。不論氫分子濃度、穩定程度及安全方面,都沒有一般人擔心的問題,明顯較傳統的氫水產品優勝。
上述為大家解答氫水產品的疑難,明白以往或因氫應用未算普及,或因市場上氫產品良莠不齊,不少人對氫產品卻步。然而,科技日新月異,氫產品發展已不斷成熟,新的製氫方法亦較以往穩定、安全,至於氫的功效,更涵括疾病預防,輔助棘手慢性病及其他亞健康問題,亦已有不少科研證實,我們較早前的文章亦已分享過不少。希望消費者明白,氫治療並不等同偽科學,只要消費者小心選擇氫產品,長期飲用氫水或吸入氫氣,對身體有益無害。相信,氫治療的發展,會在不久的將來越見成熟,氫治療普及化,更是指日可待。
下表列出市面一般氫水產品的製氫方法:
簡單來說,製氫方法主要有3方面,包括純鎂棒、傳統電解、PEM技術製氫。
原理 | 優點 | 缺點 | |
純鎂棒 | 純鎂棒能夠與水產生化學反應,製出氫氣 | l 成本低 l 操作簡單 | l 氫濃度取決於水中礦物質的濃度,故必須以礦泉水製氫。 l 大量「氫氧化鎂」會沉澱在水中,長期攝入會出現腹瀉、腹痛、噁心等症狀 |
傳統電解 | 把水電解成氧氣及氫氣 | l 成本低 l 技術成熟 l 操作簡單
| l 未經過濾的自來水有機會含有氯,水電解時或會產生有毒物質「氯氣」(Cl2),溶水後更會變成次氯酸(清潔劑的一種),有危害身體的風險 |
PEM技術製氫 | 利用PEM電解製成氫水 | l 純度逾99%,較傳統電解 方法更高 l 適合任何人飲用 l 無害無副作用度維持時間長時間
| l 產氫成本昂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