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與新冠肺炎10月出書
繼昨天提及鐘南山院士的訪問後,我們亦想分享其他相關的資訊。在下個月將有一本關於氫和新冠肺炎的書籍出版。作者是中國濟南大學的徐克成(Kecheng Xu),書名是 Hydrogen-Oxygen Inhalation for Treatment of COVID -19 ﹙https://www.worldscientific.com/worldscibooks/10.1142/11910﹚。
在書的簡介中便清楚講及:『氫分子是一種非常安全的“生理氣體”,已被證明能夠減少由包括COVID-19在內的病毒引起的肺部損傷,改善呼吸困難,並由於其治愈性的生物學特性而促進疾病的恢復。本書詳細介紹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創新治療方式,並全面討論了這種針對COVID-19肺炎的新療法的合理性。它為醫生提供了新的知識以及有效的治療和康復方法,以應對這種高度傳染性疾病,因此不僅對醫生而且對公眾都是理想的選擇。
另外,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的楊巍教授,於今年7月3日至5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六屆心血管臨床病例討論及創新和胸痛論壇上,發表了利用氫治療新冠病人的最新臨床研究結果,名為《新冠病人的氫醫學研究》,並且相信氫有助治療COVID-19。
對抗氧化應激損傷及氧化損傷
楊巍教授與他的團隊在較早前一項關於研究發現,氫鹽水能抑制一種促炎性細胞因子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L-6,減輕藥物多柔比星 (Doxorubicin)對心臟造成的損害,而IL-6正正是其中一個導致COVID-19患者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的關鍵,因此,楊巍教授相信透過採用氫作輔助治療,有助抑制促炎性細胞因子IL-6,減輕過度的免疫反應,從而幫助對抗由細胞因子風暴引致的氧化應激損傷及氧化損傷,亦即減輕COVID-19對身體器官造成的傷害。
改善患者症狀、減低演變成重症的機會
楊巍教授與他的團隊在較早前進行的《氫氣吸入治療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找來40名病情輕微至普通,年齡介乎18至70歲的COVID-19患者,這些患者入院時全都有發燒及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研究過程中,隨機安排其中20人接受吸入純氫的治療, 其餘二十人則作為實驗對照組,不採用氫氣治療。吸氫組每天需要吸入純氫氣共6小時,早晚各3小時,每次吸入氫氣的量為每分鐘300毫升。研究內容包括患者的症狀、體溫、血常規、生化、肺部CT、核酸轉陰等變化,結果顯示,氫治療能改善COVID-19患者的症狀, 在發熱、咳嗽、維持正常肝腎功能、肺炎變化方面,都較不採用氫治療有明顯幫助,同時,吸氫組的患者中,沒有任何一個研究對象的病情演變成重症,反之,對照組則有10%的對象演變成重症。可見,氫有助改善COVID-19患者的症狀,及減低病情演變成重症的機會。
雖然上述研究對象較少,而且是一項單盲實驗 (single-blind study),即病者非隨機抽樣,論文亦在撰寫階段。日後仍需更多相關研究證明氫對治療COVID-19的效用,但結果仍有助證明氫對治療COVID-19能發揮一定作用,其實相關的研究不斷,因此我們只能說現時支持氫治療新冠肺炎的證據尚不足够,但不能認為氫是偽科學。明天我們會繼續提供多一點資料給有興趣的人士參考。
楊巍教授與他的團隊一直有研究氫分子醫學,曾發表論文,刊登於瑞士論文《细胞生理与生化》和英国期刊《炎症介質》等。
注意視頻是普通話,連結:https://v.qq.com/x/page/f31111ik5n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