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趾外翻


拇趾外翻的成因最主要包括遺傳、足部生物力學的異常及穿著鞋子不當等。其他較少見的成因包括神經系統毛病、風濕病及創傷。

足部的生物力學異常是引起拇趾外翻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研究顯示足弓很高或完全扁平者很少會有拇趾外翻。拇趾外翻多見於足部寛扁,特別是第一蹠骨內翻和第一、二蹠骨交角增加者。若蹠趾關節呈圓狀,則拇趾外翻程度通常較嚴重。

外在因素:經常穿著狹窄、尖頭又高跟的鞋子將加速拇趾外翻的產生。

內在因素:因遺傳、扁平足、及足跟肌腱異常收縮等導致拇趾外翻。

謬誤1: 拇趾外翻是後天形成,不穿高跟尖頭鞋便不會有拇指外翻。

真相: 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72 %拇趾外翻都是由母親遺傳的,但毛病的程度可以有別於母親。拇趾外翻的患者多為女性。穿尖頭鞋確只是後天誘發拇趾外翻因素之一。

謬誤2: 拇趾外翻可以做手術根治問題?

真相: 外科手術療法可有效矯正拇趾外翻的角度,然而仍有機會復發。要維持手術效果,患者需於手術後使用矯形鞋墊和晚間拇趾外翻梏具。

護理好幫手:

Hallufix 24小時 拇趾外翻矯正器

具備彈性繃帶,有利於矯正拇趾外翻角度;預防及治療挴趾外翻,研究發現,矯正角度最高可達20度。

拇趾外翻夾板(夜間)

有效控制拇趾偏歪角度。有效控制拇趾偏歪角度。

自我檢測:
我有拇趾外翻嗎?

正常的大拇趾會外偏十至十五度,若超過二十度就叫做『拇趾外翻』。

自我檢測:
我有拇趾外翻嗎?

正常的大拇趾會外偏十至十五度,若超過二十度就叫做『拇趾外翻』。

 足跟底痛


足跟底痛是足後跟眾多疾病的總稱,多由足底筋膜炎及脂肪墊萎縮所引起。

成因:慢性足底筋膜炎屬於炎症反應,主要由反復的微型拉傷引起,患者一般要經常站立及走路,鮮有休養機會,傷後較難復元。


足底筋膜在中年(40歲)後開始退化,失去彈性。皮下脂肪墊也開始變薄,若加上體重增加,突然走路過多或參加彈跳性運動,便容易引起足底筋膜勞損,發炎致痛。
一些內在因素如扁平足、高弓足、足底肌腱過短亦可導致足底筋膜炎的出現。


謬誤1: 骨刺導致足跟痛?

真相: 中年後常有跟骨刺,不管骨刺大小,與足跟底痛是沒有絕對的
關係。有刺常常不痛,有痛常常無刺,有刺有痛只是巧合。若包著骨
刺的蹠囊有損傷,便會造成蹠囊炎,這才是導致足跟底痛的原因。

謬誤2: 足底痛要穿平底鞋,才可幫助減痛。

真相: 穿一般平底鞋有可能是導致足跟痛的元兇,因為平底鞋多無足弓承托,變相過度拉緊足底筋膜;要改善足跟痛,適宜穿著矮踭鞋(約寸半高),此高度下足底筋膜的拉力最為合適,如能配合矽膠鞋墊則效果更佳。

謬誤3: 足跟痛要少走路多休息,運動多反而累事。

真相: 足跟痛是一種足筋膜發炎的癥狀,適度的運動,如短途走路可為足筋帶來適當壓力,促進復原。但切忌運動過量,因可致足筋反覆拉扯受創,減慢復原。

 護理好幫手


ReLive足腱牽拉器

拉長腿部的筋腱和韌帶,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低關節受傷的機會及促進受傷關節的復元。


站立牽拉

將兩個「足腱牽拉器」分開來放,約與肩闊,牽拉器的低端向著自己。光著腳站在牽拉器上,收縮腹部。站立 2-3 分鐘,每天兩次。要增加牽拉,可漸次增加傾斜的角度。


足趾指立

將兩個「足腱牽拉器」分開來放,約與肩闊,牽拉器的低端向著自己。光著腳站在牽拉器上,漸次地提起後跟,然後放低。重複這動作30-40次,每天兩次。


Thera-Band足底滾軸按摩棒

紓緩足底筋膜炎、足底疲勞及骨刺引起之不適。

Thera-Band 彈性練力圈

彈性訓練有助鍛鍊大腿外側肌肉,有助於改善一些寬扁腳,從而減低足跟底痛的復發。

Ezped 矯形鞋墊

提供足弓所需承托,減少足底筋膜的張力。

 糖尿足


糖尿足不容忽視,在美國約有20%糖尿病患者者因足部疾病而需住院治療,下肢毛病是最常見而需要動手術的疾病,約三分二截肢個案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神經病變成因

人體的足部原有保護性的感覺,當消失時,患者不能感覺足底異物的壓力,增加足底潰瘍和感染風險。運動神經的病變甚而可讓趾間的肌肉萎縮,足趾成槌狀,影響足部功能,足部局部壓力增高可引起潰瘍。要注意大部份患有糖尿超過十年的人都喪失保護感覺,當事人不察覺,需要作醫療單絲(monofilament)測試。


小測試:我有糖尿足

5.07 SW(SEMMES WEINSTEIN) 醫療用的單絲用以檢驗腳底的保護性感覺,若將單絲直角按在足底皮膚上,當單絲變彎時,即單絲提供了10克力度,若患者不能感覺壓力,說明患者已喪失保護性感覺。


謬誤1: 糖尿腳無得醫,只會愈來愈差。

真相: 糖尿病患者不用灰心,要治療糖尿腳,首先當然要控制好血糖,其次是要多注意四肢的護理。現時
,可透過微電流或紅外線等技術改善由於血糖升高引起的足部毛病,研究証明,這些方法能有效促進傷口癒合及康復。

謬誤2: 糖尿腳患者要穿著硬身鞋,因較具保護性。

真相: 外科手術療法可有效矯正拇趾外翻的角度,然而糖尿病患者選購鞋履時有很多地方要注意,如鞋身
較硬,有機會進一步壓逼腳趾,做成變形,甚至導致壓力性潰瘍。所選鞋子必需夠深,方便放置矯正鞋墊。足趾變形的人士可選擇彈性鞋面;鞋身呈船底,則可減低前掌承受的壓力,減低局部潰瘍機會;良好的糖尿鞋亦應可避免劃損足部皮膚。

微電流Z迷你電療機

促進軟組織細胞癒合,有助足部潰瘍加快癒合。

HemoLite激光淨血儀

釋出650nm激光光束,照射紅血球,使紅血球表面類脂層溶脫,改善帶氧能力,降低血黏度,促進新陳代謝。

NAQI糖尿護膚乳霜

專門針對糖尿患者的乾燥症而設計,為乾性及敏感性皮膚作深入補水,促進皮膚傷口復原,消炎防過敏。

Ezped糖尿鞋

吸震殺菌,為病患者提供最佳防護及護理,減低足部潰瘍的機會。

生活小貼士:預防勝於治療

這是照護糖尿病足最重要的觀念;穿著舒適的鞋襪,定期修剪趾甲;如有灰甲(香港腳),應確診就醫;每日檢視足蹼並保持清潔乾淨;檢查足底有無受傷;如有小傷口應及早接受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導致併發症,遺害終生。

 高足弓與扁平足


高弓足與扁平足是常見的足部問題。如問題嚴重,會影響步姿,甚至引起疼痛,不能忽視。

腳的內側位置稱為足弓,正常的足弓微微向上彎,扁平足彎度過 低,高弓足則彎度過高。扁平足或高弓足就好比近視或遠視,容 易引發許多其他病患,行走時特別容易感到痛楚。但若能及早護 理,有助預防情況惡化。

扁平足

足弓部位異常地下陷

扁平足的人士腳內側的足底筋膜拉扯得較常人厲害,會較容易患上筋膜炎及骨刺。

用鞋墊將腳部內側墊高一點,維持足部正常的形狀。

高弓足

腳弓不正常地向上彎,腳外側亦未能接觸地面。

過多壓力集中在後跟,整體足部結構失去應有的彈性,不能適當吸震;站立或步行時可能感到足部疲倦不適。高弓足人士只有前足和後足接觸地面,足底平均承受的壓力較正常人大,容易疲勞或感覺痛楚,部分人更容易扭傷。

避免穿高跟鞋,以免進一步增加足部壓力。可穿全接觸鞋墊,預防出現足患,或減低不適。宜穿中筒至高筒鞋類,減低足踝扭傷機會。


謬誤1: 患有扁平足便需接受治療。

真相: 一般而言,足弓有下墜徵狀均稱為寬扁腳,當足弓下墜至完全消失即稱為扁平足。需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扁平足個案均需接受治療,足弓完全貼地有可能因足部脂肪過厚而誤覺為扁平足。

謬誤2: 高足弓是先天遺傳的,問題不大。

真相: 高弓足形成原因主要是由於先天性的遺傳,但亦可因肌肉虛弱、不平衡或攣縮及不正確的行走模式而導致的,且初期大都不會覺得疼痛,但高弓足因身體重量分佈不平均,除了形成腳底容易長繭疼痛外,更因走路時,前足部容易外旋,腳底筋膜緊繃,容易失穩跌倒;亦較易形成O型腿現象,不容忽視。

Ezped三合一 專業足弓承托墊

以500位香港人的平均足弓弧度製作,適用於正常足弓或輕微低足弓,提供足弓所需承托,減少足底筋膜的張力。

足弓墊

有效承托足弓、協助吸震、及提升足部舒適度。

 履的其他幫手

巴馬湯天然草本浴足粉

  • 揉合「長壽之鄉」廣西巴馬瑤族秘方與珍貴天然草藥而成,有效舒筋通絡、刺激足底反射區、改善血液循環及免疫系統。
  • 通過中藥泡腳和足底按摩對足部反射區的刺激,加速中藥有效成分的吸收,逐步清除盤踞在身體內的濕氣、寒氣、毒氣。
  • 調理人體機能,提高免疫功能,達到防病強身、保健養生的目的。

Asante FM50
可加熱水溫足浴按摩器

  • 足浴缸內置磁石及遠紅外線燈,有助改善血液循環,刺激足底反射區。
  • 足浴缸內浸腳位置設有6個按摩滾輪,用足底輕壓於按摩滾輪上,雙足前後移動可舒適按摩
    足底 (若無須使用按摩滾輪,更可把按摩滾輪拆出。)

相關視頻

FOOT GYM 7合1 多功能足部減壓器

Thera Band®足底滾軸按摩棒 按摩加冷療

【香港品牌護具】Relive 足腱牽拉器

OrthoSleeve FS6 壓力踝套的穿著方法

【Thera-Band 運動肌肉貼貼法 – 足底筋膜炎

專題文章

輕足上班解救職業足患

足部痛症 – 謬誤及護理知多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