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面臨考試或放榜季節時,一眾家長和莘莘學子便開始擔心起來,壓力變大,心理繼而影響生理,或會出現頭痛等症狀。奇怪的是,在得知考試成績,放下心頭大石後,其病症便會不藥而癒。情緒緊張、焦慮和情緒低落都可引起緊張性頭痛,然而這並非唯一致病原因。
緊張性頭痛分為突發及慢性
緊張性頭痛是指精神緊張引起的頭痛。它應具備以下其中的兩項特徵:有壓力感、頭痛程度:輕微至中等、多累及雙側、不會因活動而加劇。與偏頭痛不同,緊張性頭痛沒有惡心、嘔吐、畏光或怕聲等症狀。
緊張性頭痛可分為突發性和慢性兩種。突發緊張性頭痛每月發作少於十五次,而每次的頭痛應該約在30分鐘至7日之間;慢性緊張性頭痛的每月頭痛頻率應該多於十五次,而頭痛可持續超過六個月。
精神狀態只為其中一因素
在不同的精神狀態下,焦慮的影響較為明顯易見。焦慮引起的頭痛通常都會在問題解決後,自行緩解。若起因無法解決,則頭痛多會持續下去。曾經有一位女士,她極力反對女兒與一位她不太喜歡的男同學前往外國升學。縱使該位女士日夜勸阻,女兒仍然堅持己見,一意孤行。最終做母親的患上慢性頭痛、頸肩不適、失眠、胃部不適等的症狀,且曾一度因抑鬱而需入院接受治療。
常以口呼吸 壓迫神經誘發頭痛
研究發現以口呼吸的人的頸部姿勢多為不當。鼻敏感、哮喘或喉腺增大等都增加用口呼吸的機會。用口呼吸時,頸前、側邊和後邊的肌肉都過份收縮。後果是頭部向前及呈輕微的前屈。為了維持視線於水平的位置,頭部向後旋轉。這壓迫枕骨後的關節,刺激局部的神經,誘發頭痛。
枕頭過高玩笨豬跳 姿勢不良肌肉勞累
若頸部的肌肉過份勞累,或會引起肌膜綜合症,導致頭痛,而不良的姿勢是造成問題的原因之一。頭部前移是一種常見的姿勢,可由於馬鞭式創傷、不良的姿勢或頸椎間盤突出所誘發。正常時,頭部位於頸椎上面。頸後的肌肉不需要過份的收縮來維持頭部的位置。當頭部向前時,頸後的肌肉便需要經常收縮以穩定頭部,從而引起頸痛和頭痛。
例如當坐在椅子工作或進餐時,很多人都微彎腰和上背部,結果其實是頭向前移。為了將眼維持於水平位,頭部便會向後旋轉,壓迫位於枕骨下的神經,引起頭痛。又如長時間倒坐在沙發上、使用過高的枕頭、睡在沙發柄、半睡半坐在床上,托著下顎沉思、穿著高跟鞋和視力不良等都可誘發這種姿勢性的毛病。
馬鞭式創傷是指頸部突然前屈和後伸所引起的創傷,這種創傷多見於交通意外及車輛突然剎停後,但亦多見於在玩機動遊戲如過山車後。笨豬跳亦很多時候可拉傷頸部肌肉。
頸椎間盤脫出亦可引起同樣的毛病。當頸骨之間的軟骨(椎間盤)向後脫出時,在它上邊的椎體便會前屈以減低椎間盤承受的壓力。後果是頸椎前屈,頭部前移,枕骨代償性地向後旋轉。
營養不足使肌肉緊張
曾見過一個病人,每天三餐都吃雞鵝飯。縱使自己賣菜,但在三年內,很少食菜蔬和生果。他經常頭痛、頸痛、肩痛和失眠;每天都需要服食止痛藥來紓緩頭痛。然而效果並不理想;在停藥後不久,又再次頭痛,但在補充維他命B、C、E及鎂後,頭痛很快便消失了。亦曾見過一些人在戒絕或減少飲用咖啡時,頭痛出現,但在補充複合維他命B後,便不再頭痛。
研究發現頸肩部肌肉經常緊張的人 多缺乏維他命B、C、E、鎂等營養素。長期的缺乏令肌肉緊張,容易誘發頭痛。缺乏的因素主要包括食用不足、消化毛病、吸收不良或排泄增加。很多人體內的營養素含量偏低。
一間醫院調查發現88%的病人有一種維他命的水平低於正常,而超過5%有超過一種維他命水平低於正常。重要的是大部份的人都沒有感到不適;只有38%的病人有臨床的症狀。
拇趾僵硬足部寬扁 增肩部沉重感
足部影響頸部看似無稽,但事實上有它的根據。在50年代的一些骨科醫生也注意到足部與頸椎的關係。然而,這種認識只在一少撮的專業界流傳,直至跑步熱潮的興起,人們對足部健康關注,才開始認識到足部的重要性。
足部寬扁和拇趾僵硬都被發現可引起頸肩部的不適。足部寬扁時,小腿及大腿向內旋轉。這牽拉接連腰部與大腿的腰大肌。增加腰部的彎度。胸和頸部的弧度代償相 繼地增加。這使頸部前傾,帶同頭部向前屈,為了維持視線於水平的位置,頭部向後旋轉。枕後的肌肉收縮,從而引起頸肩部不適,令患者肩部有沉重感。一些患者 可由於這些肌肉過份緊張而引起頭痛等不適。
拇趾僵硬亦可引起頸肩部有沉重和壓力感。步行時身體依靠屈曲拇趾來推送。當拇趾屈曲的幅度減低,不能有效推送身軀時,盆骨的活動便相對增加,以幫助推送。盆骨的扭動經脊柱傳送至頸肩部。後果是頸肩部肌肉疲勞、痠痛,容易引起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