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有害無益?破解脂肪的迷思

心血管病是全球頭號殺手病症,根據世衛統計:單是2015年便有約1770萬人死於心血管病,可見此症極為普遍。而膽固醇則一直被視為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的最大元兇,人們聞之即走避不及--究竟降低膽固醇水平是否就真的有效預防心血管病?似乎坊間仍存有不少誤解及迷思。

迷思一:膽固醇從何而來?

膽固醇其實是一種人體必需的脂肪,肝臟每天平均會自行製造約1000mg的膽固醇,大概三分之二都是在體內產生,而非由食物吸取的。

人體有一種調節膽固醇的「代償」機制,能把血液中的膽固醇經常維持在正常水平。當我們進食大量高膽固醇的食物後,肝藏會自然減少製造膽固醇,反之,則會增加,以補充身體的需要。換句話說,食物對於人體膽固醇含量的影響,並沒有一般想像中的大。

迷思二:膽固醇有害無益?

膽固醇對於人體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當身體缺乏膽固醇,便會導致多種健康問題,包括血管失去彈性、大腦機能受損、皮膚乾燥、維他命D不足、情緒不穩等。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我們不能完全戒除膽固醇或油脂。

既然膽固醇是人體必要部分,究竟為甚麼還是會說它堵塞了血管呢?答案是「氧化」。人吸入的氧氣中,其中一部分會轉變為不穩定的自由基,破壞細胞及組織結構。此時,膽固醇會與不同類型的磷脂結合,被運送到各身體部位,當壞膽固醇到達動脈壁時,若動脈壁「氧化」而發炎,壞膽固醇便能乘虛而入,積聚在動脈壁。

故此,從根本上阻截自由基攻擊血管,便能預防各種心血管疾病。不過若生活習慣不健康,身體的自由基濃度便會愈高。有時單靠食物未必能有效抗氧化,因此有不少人選擇營養補充品,如初榨橄欖油。

OLIVIE Plus 30x所使用的橄欖生長於摩洛哥乾旱環境,其炎熱氣候、土質堅硬,加上乾燥缺水的環境壓力下,促使橄欖樹分泌更多抗氧物質羥基酪醇(Hydroxytyrsol)。這種抗氧化物容易被腸道吸收,抵抗自由基對身體的損害,其抗氧化能力(ORAC)為40000,是維他命C的16倍和兒茶素的5倍以上。過多膽固醇積聚在血管上使血管栓塞,血壓上升,OLIVIE Plus 30x含有超過80%單元不飽和脂肪,有助脂肪代謝,強效護心。

迷思三:高膽固醇增加心血管病死亡率?

或許結果令人意外,近年愈來愈多大型研究發現,膽固醇值和心血管病死亡率並沒有直接關聯。根據68094名長者的數據中,九成均出現同一結果:膽固醇愈高,心血管病死亡率卻沒有相對地提高。

可見高膽固醇雖然是其中一個風險因素,但卻並非唯一的心血管病成因。

迷思四:飽和脂肪愈多,代表膽固醇愈高?

飽和脂肪含量與膽固醇含量並無關係,而飽和脂肪也不代表壞脂肪──這只是人們一直以來的誤解。脂肪主要分為三類,包括飽和、單元不飽和以及多元不飽和。然而三者並無好壞之分,人體內正常脂肪的組成本來就含有45%飽和脂肪、50%單元不飽和脂肪及5%多元不飽和脂肪。因此,人們無必要刻意避食某一脂肪,反而應該按需要均衡攝取。

飽和脂肪的結構穩定,高溫煎炸時不會釋放氧化的自由基,因此煎炸食物時以椰子油、紅棕櫚油為佳。單元不飽和脂肪則對血管健康有益,適合高血壓及高血脂人士,但不宜作高溫煮食,例如橄欖油、牛油果油等。而多元不飽和脂肪(Omega-3)無法由人體自行產生,因此需要膳食額外補充,例如磷蝦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