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護具?
面對林林總總的護具種類,相信不少消費者都會因無從入手,而以價格作為優先考慮條件,或是選擇熱門的品牌或款式。但是,每個人的需求都不盡相同,同一款護具未必適合所有人。因此,選購時不能只考慮以上條件,更重要的是其用途與功能特點。
護具的用途大概分為以下4大類,消費者可按按自己的情況或症狀選擇:
- 受傷位置支撐及保護
適用情況或症狀:受傷、手術後
手術後、受傷後,患處尤其脆弱,稍有不慎,碰撞或姿勢不正確,可能加劇傷患。此類人士需要選擇能緊貼患處,並提供足夠承托力的護具,以幫助維持正確姿勢,同時限制患處周邊關節活動,避免因用力不當,拉扯傷患。
相關產品: - 舒緩痛楚
適用情況或症狀:預防筋膜、肌腱受傷及舒緩痛楚
因筋膜、肌腱勞損而疼痛的人士,宜選擇一些能於患處周圍施予壓力的護具,有些款式利用獨有技術,劃分多個壓力區域,透過對不同部位產生適當壓力,減低筋膜、肌腱承受的張力,並牽拉回正確位置,有助舒緩痛楚及預防活動時受傷。相關產品: - 促進血液循環
適用情況或症狀:幫助受傷肌肉、關節復元
良好血液循環是肌肉、關節復元的關鍵,日本有些獲專利設計的護具,利用遠紅外線技術,令身體產生約150-200mV的微電流,並刺激關節、肌肉,幫助促進血液循環。受傷位置的氧氣及養分供應增加,代謝廢物亦更容易排走,便能加快復元。相關產品: - 姿勢、動作矯正
適用情況或症狀:長期維持正確姿勢
關節痛或肌肉痛,大多是因骨架問題或長期姿勢不正確所致,如O形腳或駝背姿勢等,容易導致關節受壓或肌肉受到拉扯,加速退化或引致受傷。此類人士宜長期佩戴專為矯正姿勢設計,並且能自行調整鬆緊度的款式,將關節或肌肉固定回正確位置,避免受傷。
相關產品:
除了因應自己的情況與症狀,選擇不同用途的護具,購買時還需要留意以下幾項功能特點,以便選擇更適合日常使用的款式:
- 透氣物料
護具需要長時間穿戴,而香港天氣潮濕,整天穿戴容易因侷促引致皮膚問題。選擇透氣度高的護具,能幫助吸濕排汗,確保患處的皮膚乾爽、健康。
相關產品: - 舒適度高
不少護具藉由全面包覆患處及附近肌肉,以達致矯正姿勢、支撐受傷部位等功效。假如物料不夠柔軟,可能會因束縛引致不適,因此適宜選擇採用柔軟物料或內置軟墊的護具,提供承托之餘,又不失舒適感。
相關產品: - 方便清洗
恆常清潔護具非常重要,選擇能用洗衣機洗滌的護具,能方便清洗,如使用適宜手洗的護具如壓力踝套,就應選擇一些質地較輕薄的款式,以便更快風乾,方便經常使用。
相關產品: - 不易致敏
護具長時間接觸患處周圍的皮膚,移動或行走時亦可能磨擦皮膚,對於皮膚較敏感的用家而言,不易致敏如不含乳膠等款式,會是預防皮膚紅腫、敏感的較佳選擇。
相關產品: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