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的功能設計雖然不算複雜,但說到要為摯親購買輪椅,當然想選一部最合心意的,才能「安心出行」。原來,挑選輪椅也有一番學問,從座位寬窄、扶手長短,到車輪大小等,都有其背後的設計意義,以下分享7大選購貼士,讓大家揀得精明,買得稱心!
輪椅座位一般分有2個尺寸,分別是16吋(40.64 cm)和18吋(45.72 cm),用家可按自己的體型選擇適合的座位大小。
理想的座位寬度應為:在自然的坐姿下,大腿外側與輪椅之間,兩邊均能剛好讓一隻手掌通過。
注意:
若果座位距離過窄,下肢容易受壓,會產生不適感。
若果座位距離過寬,身體搖晃不定,會產生不適感及容易發生意外。
輪椅坐墊設有一定的厚度,非但只為了坐得舒適,還為了承托用家的體重壓力,預防褥瘡形成。一般建議至少2cm厚度的坐墊,尤其是久坐人士,更需要注意坐墊的減壓度。
薄坐墊並非一無是處,反而用家在使用上可更為靈活。用家可自行加配及更換減壓坐墊,且由於薄身輕巧,更加方便收納。
輪椅扶手分有長短兩種,使用上各有優劣。長扶手更適合平衡力差的用家,有助支撐他們站起或坐下。短扶手更方便用家就近桌子用膳或做事。
輪椅車輪也有大小之別,可按用家的生活習慣而決定。一般而言,大輪約為24吋,其高度可讓上肢肌力足夠的人自行推動輪椅,方便自由出入;若用家生活中多由他人協助照顧,則可選小輪設計,方便移位,且容易穿過較窄通道。
此外,由於大輪步伐較大、避震較好,還適合體重較重的人士,與生活中需常經過顛簸路面的人,推動時較為省力。
除了車輪大小外,還需留意輪胎的類型。實心胎耐用度高,無需定時充氣,且不會有爆胎問題,但避震能力較差;充氣胎輕身、避震較佳,推行時平順穩定,但需定時充氣,且有可能會爆胎。
對於一些中風、癱瘓、活動能力較差的用家,由於四肢力量較弱,無法自行借扶手支撐移動,需靠他人協助轉移位置。此時,若能拆卸扶手、腳踏等障礙,可騰出更多空間,方便用家移位。
現時大多輪椅均以鋁合金,或更堅固的航空鋁製造,比起鐵或不鏽鋼等物料,更要經濟實惠,不但不會生鏽,還比較輕巧,更為堅固耐用。
查看樂康軒全線輪椅產品,請按以下圖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