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除了導致皮膚衰老,更與身體慢性發炎息息相關。自然腫瘤學教授Dr. Mark Sircus AC., OMD, DM (P)於日前發表文章,表示冠狀病毒正向全球急速擴散,坦言難以預測病毒何時受控,至於影響的程度有多大,則取決於冠狀病毒的傳播範圍和致命性,預計未來2-4星期內將會更加明顯。
文章來源:https://drsircus.com/general/glutathione-against-the-coronavirus/
預防勝於治療,增強免疫力是我們抵禦病毒的第一道防線,故此,我們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把握黃金時間免受到感染外,Dr. Mark Sircus更建議加強我們體內的穀胱甘肽(Glutathione,簡稱GSH)含量。
什麼是穀胱甘肽?
穀胱甘肽(GSH)是人體最強的抗氧化劑,亦被譽為抗氧化劑之母(Mother of all antioxidant)。它是一種硫化物的酵素,具有漂浮及黏附能力,可以將體內的毒素黏附並移走,故亦是人體重要的天然清除劑,諸如細菌,病毒和真菌之類等異物,都可以迅速清除。
提升免疫力,增強白血球
GSH是人體防禦機制中重要關鍵,它可確保免疫系統有效運行。如缺少它免疫系統會處於弱勢及不平衡,易受感染。因為病毒或細菌入侵人體,免疫系統便需要依靠GSH識別並清除。 GSH是基本的第一道對抗病毒及病菌的防線,包括現時肆虐中國的冠狀病毒。
更重要是,穀胱甘肽可以滋養,保護和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研究指出,穀胱甘肽能夠保護免疫細胞的保護膜,並加促免疫細胞增殖,達至攻擊細菌和病毒的目的。穀胱甘肽亦有助促進白血球功能,特別是淋巴細胞中的T細胞,它是我們免疫力的核心,能夠針對病原體、病毒和細菌感染等作出免疫反應。
維持維他命C的正常運作
坊間不少人建議,服用維他命C以增強抵抗力。但Dr. Mark Sircus指出,當體內没有充足的穀胱甘肽,免疫系統便無法正常運行,而維他命C和E則需要依賴穀胱甘肽,才可在體內正常運作。
缺乏穀胱甘肽的影響
穀胱甘肽直接關乎到我們的抵抗力,但它會隨著年紀增長和患病而遞減[1],此外,不良的飲食習慣、慢性病,感染病毒和持續的壓力,均會導致穀胱甘肽進一步下降。
穀胱甘肽的水平含量與我們壽命息息相關,數量失衡亦與多種疾病有關連,如癌症、衰老、囊性纖維化、心血管、炎症、免疫、代謝、神經退行性疾病等[2];沒有足夠的穀胱甘肽,人體會積聚毒素和酸殘基,迅速退化,過早衰老,更容易因病毒和細菌感染而死亡。
如何吸收穀胱甘肽?
硫(Sulfur)可加促穀胱甘肽的合成,主要來自牛肉、魚、家禽、大蒜、蔥和洋蔥等,但研究指出,除了急凍食物,加工食物、醃製食物、乳製品、香料等,均會大大破壞、或只含有極少量穀胱甘肽,故此以都市人的生活習慣(加工食物為主,新鮮食物為次),根本難以滿足身體對穀胱甘肽的需要。
相關資料來源:https://duramental.de/en/was-sie-ueber-glutathion-wissen-sollten/
此外,正如上文所指,穀胱甘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組成,不少食物中的半胱氨酸會因以下因素受到破壞,亦是我們難以透過普通食物吸收完整穀胱甘肽的原因:
吸收困難的原因 | 常見食品(肉、雞蛋、洋蔥) | 牛乳 |
胃酸/ 腸道細菌 | 食品的半胱氨酸屬於單一結構,落單?的分子到達細胞已被胃酸和腸道細菌破壞。 | 食品中的半胱氨酸屬於兩個分子相連的結構,能抵抗胃酸和細菌,但會在加工過程中受到破壞。 |
高溫 | 以未經烹調的方法進食,可在進入腸道前保持半胱氨酸的完整性,但進入人體後難免被破壞。 加上進食未經烹調的食物,會有衛生問題,不建議採用。 | 牛乳經過高溫消毒才適宜飲用,而半胱氨酸遇熱便會受到破壞。 |
來自美國的Vital Whey 乳清免疫蛋白奶粉,提煉自天然放養的牛隻牛乳,無基因改造,以草餵食,且沒有被注射過任何催生藥物。
為提升身體吸收率,Vital Whey以獨特技術提煉牛乳,毋需進行高溫消毒下仍能確保食用安全,讓內含的谷氨酰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可順利進入人體,成為最強的抗氧化劑。
Vital Whey 乳清免疫蛋白奶粉 | |||
可抵抗胃酸/ 腸道細菌? | 提煉自牛乳,蘊含的半胱氨酸屬於兩個分子相連的結構,能抵抗胃酸和細菌。 | 可耐高溫? | 以獨特技術提煉牛乳,不經高溫消毒仍能確保食用安全,讓半胱氨酸得以保全。
|
隨著確診數字不斷上升、防疫物資短缺均令不少港人增加壓力,但在搜羅相關用品之餘,亦宜從內在提升免疫力,才能配合相應用品達至最強的防疫效果。
[1] Joseph Pizzorno, ND, Editor in Chief. Glutathione. Integr Med (Encinitas). 2014 Feb; 13(1): 8–12.
[2] Nazzareno Ballatori, Suzanne M. Krance, Sylvia Notenboom, Shujie Shi, Kim Tieu, and Christine L. Hammond. Glutathione dysregulation and the etiology and progression of human diseases. Biol Chem. 2009 Mar; 390(3): 191–214.doi: 10.1515/BC.2009.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