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單享額外9折
立即訂閱樂康軒健康通訊,於網上商店享首單額外9折優惠。您可以在任何時候取消訂閱。
「胃酸倒流」是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俗稱,指胃內的食物和胃酸倒流至食道,甚至口吐酸水。如延誤醫治,可能會發展成「胃食管反流病」,俗稱「胃酸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食道連接胃部的肌肉賁門叫下食道括約肌,負責「守門」,防止胃內的食物及胃酸倒流入食道。而胃酸倒流患者因為下食道括約肌經常鬆弛,守門作用失效,令胃酸倒流入食道。食道沒有黏膜保護,所以當胃酸倒流入食道時,會引致疼痛、發炎,有時甚至會腐蝕食道或導致食道潰瘍。其他可能導致「胃酸反流病」的原因則包括肥胖、時常吃得太急太飽、飯後立即睡覺等,亦有研究證實此病可能與情緒和生活壓力太大有關。
胃酸倒流的病徵很多,最常見是感覺熱火燒心,胸口正中灼痛。其次是酸水湧上口、胃部酸痛、胸口正中位置疼痛不適。其他病徵包括喉嚨和吞嚥時似有異物梗塞,胃部感到不適。非典型症狀包括入睡後乾咳致醒、聲帶發炎紅腫、哮喘發作更頻密、牙齒被胃酸腐蝕琺瑯質,導致牙齒敏感,長此下去,會造成蛀牙。
胃酸倒流通常在半夜發作,因站立時有地心吸力,令胃酸不容易逆流食道。但睡覺平躺時地心吸力的方向不再與食道平行,胃酸容易會倒流食道,甚至灼傷食道令其破損,病人會被燒醒或痛醒,飲水後才有好轉。
醫生通常會先為患者做上消化道內視鏡(俗稱「胃鏡」)檢查,以排除患者有其他上消化道的嚴重疾病,如胃癌、食道癌、潰瘍等,及檢查患者食道有否發炎。 不過,只有約三至四成胃酸反流病患者會出現食道炎等併發症,故需配合其他方法診斷。
此病是括約肌功能失調或退化所致,暫時無根治方法。藥物治療可控制胃酸分泌、緩和病情,避免食道炎惡化。非食道炎患者只需在病徵發作或影響生活時,才遵照醫囑服藥;而食道炎患者,則要長期定時服藥,減低食道炎惡化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