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所有 7 個結果

牙齦出血

健康的牙齦通常非常結實,呈粉紅色,不會出血。然而當牙齒出現健康問題,牙齦就有可能發炎並出血。

成因

牙齦出血的最常見原因是牙周病,由於衛生條件差導致牙菌斑積聚在其中,這些細菌會在牙齒表面形成粘性薄膜並產生毒素,導致牙齦發炎。此外,以下原因也可能導致牙齦出血:

  • 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糖尿病、惡性貧血、肝硬化、血友病、脾功能亢進等
  • 壞血病(維他命C缺乏症)
  • 維他命K缺乏症
  • 生活壓力過大
  • 荷爾蒙變化,如懷孕期間
  • 牙刷刷毛過硬
  • 刷牙方法錯誤
  • 服用抗凝血劑藥物
  • 遺傳因素
牙齦出血

症狀

因牙齦炎而牙齦出血的患者,不但會持續口臭,牙齦也會變得紅腫且容易流血,當壓迫牙齦時,牙齒與牙齦間有膿液滲出,恆牙開始鬆動或脫落,而口腔咬合的狀態也可能會改變。當演變成牙周炎,牙齒會鬆動及脫落,或須拔除。因其他疾病造成牙齦出血的患者,則會出現與該疾病相關的病症,如虛弱、精神疲勞、貧血等。

診斷及治療

牙齦出血的牙周病患者需要先洗牙,清除牙菌斑、牙石和其他污垢,並把牙根整平,使牙齦旁的組織不再發炎並開始癒合,減少牙周囊袋此外,改善口腔習慣也是非常重要,使用成份天然,不含人造起泡劑及氟化物的牙膏能保持口腔清潔,而乳香膠更能7天減退牙菌膜,能最快令口腔酸鹼值回復正常,保持口腔衛生。患者亦應檢查自己使用的牙刷刷毛是否過硬,或用了錯誤方式刷牙(如用力過猛),造成牙齦破損,如有需要應換適合的牙刷及改正刷牙方法。

預防方面,適當補充維他命C和維他命K,有助製造凝血因子,防止牙齦萎縮流血,保持牙齦健康。亦有研究發現,益生菌能有效減少牙齦出血及減輕口腔炎症因腸道菌群平衡有助抑制牙病細菌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