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第 1 至 12 項結果,共 15 項

腦退化症

腦退化症(Dementia)又稱失智症、認知障礙症,是多種引致腦部功能異常衰退的疾病統稱。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類型是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俗稱老人癡呆,其患者約佔所有認知障礙症患者人數的50%~70%。調查顯示,在香港,每10名70嵗以上長者便有1名腦退化症患者,85嵗以上發病率更高達三分之一。隨著香港老年人口逐年增多,腦退化患者也越來越常見,已成為不可小覷的老年健康問題。

成因

腦退化症與年齡和老化息息相關,最新研究指,約三成的導致腦退化症的風險因素可以預防,包括:

  • 吸煙
  • 肥胖
  • II型糖尿病
  • 高血壓
  • 社交孤立
  • 教育程度較低
  • 抑鬱症
  • 聽力受損
  • 缺乏體能活動

然而,其他近七成的致病因素並不能人為控制,如阿兹海默症的成因就受到遺傳因素的一定影響。顳葉型認知障礙症、路易氏體型認知障礙症以及腦血管疾病也是常見的腦退化成因。

另外,有極少數的腦退化成因可以治療,如缺乏維他命A、B4、B12等。

閱讀更多

症狀

認知障礙症是影響腦部的疾病,主要導致思考能力和記憶能力日漸退化,影響語言能力、理解力、運動能力、短期記憶、辨認物品能力、反應能力、執行能力、解題能力,為日常生活造成阻礙。如阿兹海默症患者初期時患者短期記憶能力下降,會經常遺忘剛剛發生的事,而長期記憶能力在初期相對不受影響。

認知障礙症狀也包括情緒波動、性情大變,如脾氣突然暴躁、無緣無故與家人吵鬧、甚至產生被害妄想,都有可能是腦退化的先兆信號。患者在初期住院時可能因手術、藥物、感染、飲食不正常、睡眠不足、更換住處等產生混淆症狀,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現幻覺和精神錯亂現象。另外,認知障礙症患者通常也伴隨著抑鬱症狀,需要及早發現並由專業醫療人士診斷治療。

以下是阿兹海默症的症狀分級:

阿兹海默症的症狀分級

診斷及治療

醫生主要根據兩大要點診斷病人是否罹患認知障礙症:一是心智功能出現退化;二是退化的程度嚴重超過一般老化情形。

在腦退化症藥物方面,現時以乙酰膽鹼酯酶抑制劑等促進認知的藥物為主。不過,醫學界建議在藥物治療之前,先為病人實施行為治療、緬懷治療、記憶及認知訓練、音樂治療、電腦輔助認知治療、運動訓練等非藥物治療方案,及早進行認知和記憶方面的評估和訓練,可以延緩認知能力的衰退,提升腦退化病人的身體機能及生活質素。對患者的認知訓練以及看護者訓練的具體内容包括:

  • 個人記憶重塑
  • 生活流程重整
  • 行為及情緒管理
  • 日常及社區生活技能
  • 照顧及溝通策略等

此外,患者亦應依照醫生的指示服食控制其他疾病的藥物、維持足夠的運動,以及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以配合康復訓練治療,避免疾病加速惡化。

有人體實驗研究發現,飲用氫水能有效預防和改善腦退化。因為氫水中的氫分子是極强的抗氧化分子,能消減纍積在腦部黑質的自由基,改善因身體衰老而出現的抗氧化能力下降問題;另外還能防止多巴胺分泌水平下降,預防黑質病變,並有保護神經作用。

有研究發現,維他命E(生育三烯酚)複合物能減慢大腦的白質體病變,從而減低未來中風以及失智等腦部病變的風險。實驗證實,只吃維他命E(生育三烯酚)另外,維他命E確有效改善大腦機能,並且能幫助失智症患者維持更長的獨立生活期。因此,補充維他命E也能改善患有失智症的嚴重柏金遜症患者的生活質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