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所有 4 個結果

失眠

成因

失眠(Insomnia),是指難以自然地入睡,這問題在現今世代困擾著千千萬萬各個年齡層的人。睡眠本來是生物的一種自然休息狀態,正常情況下,當夜晚光綫變暗時,大腦内的松果體便開始分泌一種光信號激素——褪黑素,幫助人體鎮靜、休息,進入睡眠狀態。然而,當這個過程被影響時,就有可能造成失眠。作為一大擾人都市病,失眠有形形色色各種原因,因此需要找到患者的根本病因,才能對症治療。

美國國家健康組織(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把失眠症依病程時間長短分為短暫性失眠(短於1星期)、短期性失眠(1-3星期)及長期性失眠(長於3星期)。

失眠

短暫性失眠通常由以下原因引發:

  • 重大壓力或憂鬱、煩躁及焦慮等情緒波動
  • 晝夜作息顛倒,身體生理時鐘無法適應
  • 旅行中的時差反應(jet lag)
  • 物理環境原因,如睡覺時周圍太熱、太冷、噪音、光線及身邊有人移動及説話等。
  • 服用刺激中樞神經的藥物
  • 飲食,如咖啡因也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睡前喝過量茶或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飲料也會容易失眠
  • 睡前玩手機、電腦、平板等產品,所發出的短波藍光强烈刺激人體視網膜,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導致晚睡和失眠。

而短期性失眠的病因與短暫性失眠相似,只是時間較長。至於長期性失眠,可能跟精神生理問題、延遲性睡眠週期症候群、呼吸暫停症候群、不寧腿症候群、睡眠狀態錯覺、睡中異常(夢魘、夢遊、夜間癲癇和睡眠癱瘓等)甚至神經或内科疾病有關,其病史有些達數年或數十年,必須找出其潛在病因,才有機會痊癒。

閱讀更多

症狀

失眠症狀包括睡眠斷斷續續、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低落、白天疲倦感、無精打采及情緒低落等,休息不足還會引起頭痛、肩膀痛、下背痛等症狀。其中又可細分為難以入睡和難以熟睡兩種症狀。那些難以維持較長時間深度睡眠(熟睡)的人會發現,即使自己可以很快入睡,但睡眠質素並不高,往往會多夢、易醒,導致睡醒身心依然無比疲憊,與徹夜未眠無異。這種情況在本身睡眠時間較少的長者之中尤為常見。長期失眠不僅令他們精神煩躁、鬱悶,更會大大影響他們的健康。遇上失眠煩惱時,我們亦要想方法應對。

診斷及治療

失眠問題不可小覷,如患者的睡眠問題超過一個月,或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應該及早求診。要找出失眠的問題,醫生通常詳細地向患者本人或其親友詢問病史,然後做生理學及神經學的檢查。睡眠日記、睡眠問卷及心理測驗也是瞭解病情的輔助手段。最後,醫生會使用儀器檢查(如腕動計( Actigraphy)或多項睡眠生理腦波儀)來做最後的確切診斷。

針對不同症狀,醫生通常會建議失眠患者服用不同藥物:

  • 難以入睡:短效安眠藥,如苯二氮平類藥物 Triazolam、非苯二氮平類藥物 Zaleplon、Zolpidem,以及褪黑素受體制效劑 MT agonist 等。
  • 難以維持熟睡:中效期安眠藥,苯二氮平類藥物 Estazolam、Lorazepam、非苯二氮平類藥物 Zolpidem,以及低劑量三環抗憂鬱劑 Doxepin 等。注意此類藥物可能引發早晨嗜睡。
  • 入睡中突然清醒:非苯二氮平類藥物 Zaleplon、Zolpidem

未經確診前,患者應謹慎購買服用安眠藥,以免出現不良反應及影響後續治療。

除了藥物治療,失眠患者如能遵循以下一些方法,也能改善睡眠質素:

  • 除了睡覺以外,不要躺在床上或留在睡房。
  • 睡前不要玩手機、電腦、平板等藍光產品,以免刺激視覺神經。
  • 不要躺在床上看書、閱報、看電視或聽收音機和音樂。
  • 躺在床上30分鐘仍未能入睡,就必須起床,並離開睡房,待真正有睡意時才再入房上床睡覺。
  • 無論當晚的睡眠質量如何,每天都要定時起床,以調整人體生物鐘。
  • 白天儘量不要上床睡覺,以免夜晚失眠。
  • 日常生活中,保持放鬆平和的心態,養成規律作息習慣,注意飲食健康。

患者也可以酌情服用以下補充劑以改善失眠症狀:

科研實證,益生寧®益生菌配方有效於21天內減輕壓力,30天內改善焦慮及抑鬱。同時,它促進GABA分泌,有助使人安定、放鬆心情,從而幫助睡眠。

參考資料 :

https://www.medimart.com.hk/five-tips-help-insomn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