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單享額外9折
立即訂閱樂康軒健康通訊,於網上商店享首單額外9折優惠。您可以在任何時候取消訂閱。
媽媽手的正式醫學名稱是「狹窄性肌腱鞘炎」(Stenosing Tenosynovitis),此病常見於女性,尤其多發於家庭主婦身上,因她們要時常做家務,如扭毛巾、洗衣服等動作,用力姿勢不當、反復使用大拇指,使伸拇指短肌與外展拇指長肌勞損發炎,便會容易患上「媽媽手」。其次,初為人母的女士由於經驗不足,抱嬰兒時不是用前臂承托,而是由拇指錯誤發力, 也會令手腕疼痛發炎、活動不便。除女性外,一些長時間使用大拇指和手腕工作的職業,如攝影師、藥劑師、侍應等也可能患上此病。
當患者豎起大拇指或用力緊握拳頭時,在手腕靠近大拇指下方處會產生疼痛,這是媽媽手最常見的症狀。媽媽手又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以下步驟可初步自我檢測是否患上媽媽手:四指合攏包住大拇指,然後手腕向尾指方向屈曲,此時在手腕靠近大拇指處會產生疼痛,可與另一隻手作比較。
治療狹窄性肌腱鞘炎以物理治療為主,如是急性疼痛,可用冰敷、電療緩和疼痛和發炎,並應穿戴輔具限制大拇指及手腕活動,避免加劇傷害。急性期過後,手指的熱感和腫脹稍有緩解時,可使用熱敷、超音波治療促進癒合,物理治療師也會為患者實施物理手法治療,以避免癒合過程中肌腱與腱鞘產生黏連。而到後期或慢性患者,疼痛情況逐漸改善,此時可加入伸展運動和漸進式肌力訓練,加強肌肉柔軟度和強化肌肉力量,以恢復手部功能,以預防日後復發。病情嚴重者,可能需要局部類固醇注射甚至手術治療。
此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應該使用正確方式及良好姿勢操作手部活動,也可在休息期間做一些手部保健運動以預防肌腱發炎疼痛。ReLive 拇指托備有可拆式托板,固定及支撐拇指,避免重覆受傷。它還可以減輕屈拇及展拇短肌牽拉,紓緩痛楚,適用於狹窄性肌腱鞘炎等拇指肌肉痛、拇指關節痛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