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單一結果

腎石 / 腎結石

腎石/腎結石(Kidney Stone)是尿液中的礦物結晶,會沈積在腎臟裡,有時也會移動到輸尿管。腎石的體積或小如沙粒,或大如乒乓球。調查顯示,本港每10個家庭,就約有一個家庭有結石患者,而男性病發率是女性的二至三倍。

成因

尿液中水份比例下降,或雜質比例上升,令本應稀釋的雜質沉積在腎臟內,就可能形成腎結石。腎結石最主要的成因是水分攝取量不足或流汗太多而引起身體脫水。而進食含高草酸成分食物,或容易轉化成尿酸的食物,如花生、果仁、濃茶及動物內臟等,均會增加患腎石風險。

症狀

腎石分為草酸鈣結石、磷酸鈣結石及尿酸性結石。較小的腎結石常會隨尿液排出體外,但如果直徑增加到數毫米,可能會阻塞輸尿管,造成尿液受阻,引起劇烈腰痛,有時疼痛會延伸到下腹部或腹股溝。這種一陣陣間歇性、痙攣性的腰背劇痛稱為腎絞痛。其他症狀包括小便刺痛、尿血及發燒等,但並非所有腎石患者都有明顯症狀。

腎石

診斷/治療

診斷腎結石需要做腹部X光檢查,才能知道結石的位置、大小和影響腎臟的嚴重程度。醫生也會進行超音波檢查,以檢視患者有無腎積水。另外,尿液檢查和血液檢查也可以幫助確定腎結石病情。

一般來説,小於5毫米的腎結石通常可從尿液自行排出,可使用止痛劑或平滑肌解痙劑來擴張輸尿管,加速結石排出。患者最好多喝水,每天三公升以上,並適度運動,有助於排出結石。較大的結石可能會造成嚴重阻塞,或合併血尿、尿路感染等狀況,就需要做碎石手術。大部分患者可以通過體外震波碎石術治療,只有極少數患者因結石體積太大需要用傳統的開刀手術取出。

若想在日常生活中預防腎結石,我們要注意多飲水(每日兩公升以上),定期如厠避免憋尿,以及少吃高草酸含量食物。另外,血液中鈣質水平升高也會導致鈣鹽沉積在腎臟内,因此我們除了補鈣,也應該多補充鎂和維他命K2,避免血鈣沉澱形成腎結石。

若我們缺乏維他命K2,即使吸收了鈣,鈣質也無法被骨骼好好利用,而是沉積在腎臟、心血管、膽囊和關節等其它部位,從而導致腎結石、動脈硬化、膽結石和骨質增生等。研究指,如每天保證攝入至少32 mcg的維他命K2,便能使血管鈣化死亡率下降50%,防止動脈硬化和腎結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