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没有水晶球,無法預測未來,但如果你有以下生活習慣,即使没有預測能力,也能推斷將來很大機會患上中風:
1) 55歲以上
2) 曾患高血壓
3) 膽固醇過高
4) 吸煙
5) 糖尿病
6) 患有心血管疾病
醫院管理局表示,香港每年平均約有3,000多人死於中風,是本港第4號「致命殺手」。以往的發病年齡多分布在50歲以上,但近年已有年輕化趨勢。患病並非最可怕,可怕的卻是引伸的後遺症。多達4成急性期的中風病人出現不同程度的語言或吞嚥困難,半數以上不能回到工作崗位,嚴重的甚至會昏迷不醒,對自己和家人構成壓力。

既然中風令人人心惶惶,我們應該防範於未然,從預防、治療和改善3方面入手。
預防期
心房顫動會大大提高中風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5倍[1]。導致心房顫動的原因很多,例如「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心房顫動的「藥引」,對心臟造成很大壓力,因此定期進行心電圖檢測、每天量度血壓等,均有助早日預防中風。
為方便用家可安在家中自我檢測,現時坊間已有不少便攜式心電圖產品因應而生。相比傳統舊式的單導聯心電圖,唯一一個獲美國FDA認證的六導聯心電圖可提供更多數據、準確度更高,加上可連接手機程式,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上儲存數千個心電圖,並匯出成PDF格式,方便身體檢查時供醫護人員查閱。

身體狀況每秒鐘變化,相信不少人也經歷過身體突如其來不適,但感覺瞬間即逝,由於缺乏數據支持,醫護人員只能「口頭上」得知你的症狀,隨時延誤救治。故此數據紀錄對肉眼看不到的身體問題尤其重要,不單要定期量度三指數,更要進一步把測量儀接駁智能電話,把血壓高低、血管年齡等元素一一記低,身體是好是壞一目了然。
治療期
改善中風症狀電療衣
中風會破壞患者神經系統,活動能力受到直接影響,走路、説話,郁動指頭對患者都是艱難任務。來自瑞典的Mollii中風復康電療衣顧名思義,是一套幫助中風者重新學習活動行走的高科技輔助康復裝備。只需簡單開關操作,用家可獲得安全無副作用的特定低頻電刺激,配合58個電極制定訓練課程,帶來最安全高效的方式復健。

隔天訓練1小時
中風患者即可安全步行
2008年,只有44歲的Maja突然中風昏迷,醒來後的中風後遺症令她形容自己像一個「廢人」,手腳痙攣、左半身偏癱。直至她遇見Mollii康復衣後,睡眠質素大有改善,連失去知覺多年的雙足也開始恢復活力,慢慢可以穩當而安全地步行。
相關片段
強化上肢活動能力系統
肩膀軟弱無力是常見的中風後遺症之一,患者為盡快讓生活重上正軌故拼命做相關運動,容易令部位造成二次傷害,隨時拖慢恢復進度,讓患者在安全範圍內加強訓練至關重要。
Dr. Life氣壓式手部活動能力康復系統,有別於傳統的機械式被動訓練系統CPM,更能提高患者的手部關節和手指活動範圍;完成手部手術後的用家,亦能加快關節內的積血和積液清除和消退。
其人性化設計可儲存每位用家的康復鍛鍊模式設定,針對性治療自然得到最有效的結果。
實時監測肌肉力量
相信每位中風患者都會心急如焚,急切掌握自己的肌肉力量恢復程度。除了從物理治療師得到資訊外,患者亦可以利用測量工具,評估肌肉控制力、手部握力、下肢力量和平衡,連結K-FORCE應用程式在手機或平板上實時反饋表現。
當中風患者看到自己肌肉力量日漸進步的數據,定必勝過千言萬語的鼓勵。

當中風患者看到自己肌肉力量日漸進步的數據
改善期
褥瘡
不幸患上中風,半身不遂下只能躺卧在床上休養,當臀部、腳跟及肩膀等部位由於缺乏活動能力,長期與床褥接觸,形成壓力性潰瘍(褥瘡)。
一旦發生褥瘡,不單增加照顧者的困難,患者還有機會面對以下症狀──皮膚出現水泡、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活性印楝素和貫葉金絲桃素的治療作用早已被醫學界肯定,油狀液體特性容易黏附於傷口,使傷口保持長期濕潤,進一步軟化分解壞死組織,防止傷口感染。
- Zoni-Berisso M, Lercari F, Carazza T, Domenicucci S. Epidemiolog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European perspective. Clin Epidemiol 2014; 6:2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