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一:夜尿
夜尿症(nocturia,nighttime urination)有許多誘發因素。但若一個晚上醒來,需要去2-4次廁所,最好限制晚上飲水次數。
解決之道:當水分過多,而電解質過少時,這或能解釋半夜醒來上廁所的原因,運動飲料便是迅速補充電解質的途徑。
身體試著維持體內水和電解質的平衡,而鈉(食鹽是最常見的鈉)是電解質主要來源之一。因此,如果不想花錢,不妨在水中加鹽,例如1000cc的飲水中,添加1公克的鹽,也有效果。
因素二:使用電腦或手機到深夜
若習慣睡覺前使用電腦或手機,這可能擾亂睡眠。
約翰卡羅爾大學(John Carroll University)教授漢斯樂(Richard L. Hansler)指,「晚上時眼睛暴露在燈光下,會使身體停止產生褪黑激素,這是睡眠激素。」無論是平板電腦還是手機螢幕,電子裝置光源使人們容易貼近觀看,很可能成為擾亂入睡的因素。
解決之道:把寢室燈光調為昏暗,睡前一小時不看或少看電子螢幕。研究提出,手機的藍光對睡眠最為不佳。如果必須使用,也要把手機或平板電腦燈光調暗,把其置於距離臉至少30至60厘米的地方,使它不易擾亂睡眠。
因素三:深夜喝睡前酒
巴爾的摩仁慈醫療中心(Mercy Medical Center)保健專家雷費(Marc Leavey)表示,「酒精有鎮定之效,若你飲酒量足夠,的確可以使你很快入睡。但最初幾個小時,身體代謝掉酒精,而酒精會減少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的睡眠,快速動眼期是恢復身體疲勞的最佳睡眠時間。缺乏快速動眼期,則會使後半夜睡眠休息不足,繼而干擾睡眠品質。」
解決之道:若你即將要喝酒,就不要喝酒後馬上睡覺。雞尾酒和狂歡時刻最好安排在傍晚時分。歡宴期間可以放鬆,但是在上床睡覺前幾小時,就不要再喝酒,讓身體在睡前先行代謝酒精。
因素四:過熱
根據國際睡眠協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NSF)建議,熱令人很難入睡。「室內溫度、睡時穿著什麼、被單及被毯,所有因素都要考慮在內,維持身體在適當溫度。」。
解決之道:某範圍溫度使人舒服入睡。國際睡眠協會提出,在美國,16-19oC(60-65度oF)為最佳入眠溫度。另外,也可以睡前洗一個溫水澡,其後頓時覺得室內涼快,即可增加睡意。
因素五:壓力
壓力會奪去我們一夜好眠。洛杉磯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臨床心理學家蘇尼爾(Lekeisha A. Sumner)指:「可以調整心情,以減少壓力,例如利用注意力、冥想、進一步放鬆,這些都可以改善睡眠干擾,如經常半夜因壓力而醒來。」
解決之道:冥想和瑜珈練習或許可以幫助減少憂慮、改善心情,有助於更好的睡眠。蘇尼爾說,嚴重的壓力睡眠問題也許需要心理療法。像是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可以增進睡眠品質,這類治療幫助大腦控制壓力念頭,避免因想起壓力而剝奪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