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是一常見的病,是因坐骨神經 受到壓迫而引起的症狀。坐骨神經是由幾條不同的脊柱神經組成,包括第四、第五腰神經和第一至第三組神經。這條神經由腰部,經臀部,伸延至大腿後部、小腿和 腳部。當坐骨神經受到壓迫時,這條神經便會出現疼痛,引起坐骨神經痛的症狀。雖然坐骨神經源於腰部,坐骨神經痛患者多不會投訴腰痛。疼痛多見於臂部、大腿 或 小腿外則。
病因
坐骨神經痛的成因很多,腰部椎間盤脫出,梨狀肌綜合症,椎管狹窄、腫瘤等病痛卻可引起坐骨神經痛。
在眾多的成因中,腰椎向前脫出是最常見的成因。椎間盤處於椎骨之間,它的主要功能在於使其上其下的椎骨能活動。椎間盤主要有兩部分,在外的是纖維包裹,包著在內的髓核。髓核隨著活動而改變位置。後伸時髓核前移;相反前俯時髓核後移。
長時間重覆俯身向前時,髓核後移,這牽拉在後的纖維環。當壓力持續時,纖維環就會被拉裂。結果,髓核會從破裂的纖維環溢出。當突出的椎間盤碰到腰神經,神經就會發炎,從而引起疼痛。
症狀
患者通常都在早上醒來時,腰和大腿或小腿疼痛加劇。在起床後一小時,疼痛會慢慢減輕。縱坐起身時症狀加劇。久行或久站亦會加劇痛楚。咳嗽,打噴嚏或用力排便都會加劇痛楚。相反,躺下來時症狀會緩減。
治療
治療主要包括手法治療、牽引治療、藥物治療、針刺治療和外科手術。既然疼痛是由 椎間盤脫出和發炎引起,那麼治療便要針對這兩點。藥物治療和針刺治療主要在於止痛消炎。手法治療和牽引治療的目的在於將突出的腰椎間盤還原。當毛病嚴重影 響日常生活或引起失禁時,患者便要接受外科手術治療。
在急性疼痛時,患者可服食非甾類的消炎藥物,以減輕坐骨神經的炎症。患者亦可通過針刺治療減輕疼痛。然而,上述的方法卻不能令椎間盤還原,因此在服食藥物或接受針刺治療時,患者便需要接受手法治療和牽引治療。這兩種方法的目的在於令椎間盤還原。
由於腰椎間盤脫出是由重覆屈腰而引起的,患者應同時減少屈身的次數和幅度。坐著時應該糸維持腰椎的彎弧,切忌俯身向前。可將盤骨前傾或放一腰墊在腰後,以維持腰部彎弧。
宜、忌
正如上文提及,大部分的坐骨神經痛是由於重覆彎腰引致的。因此要仲進坐骨神經的康復,首要是盡量避免前屈上身。關於姿勢的宜與忌,請參考下表:
姿勢與動作 | 宜 | 忌 | 原因 |
坐 | 前傾盤骨,維持腰的生理弧度 | 後傾盤骨減低腰部彎弧 | 這些動作減低腰部的彎弧,增加腰椎間盤的壓力 |
坐在較淺的沙發,在腰部加一腰墊,維持腰部弧度 | 坐在沙發,將腳放在茶几 | ||
坐在高度與小腿長度一樣的椅子,維持腰部的彎孤 | 坐在矮的椅子 | ||
不可坐在床上 | 坐在床上看電視 | ||
不應坐在廁椅太久 | 坐在廁杏椅上看報紙 | ||
坐著時不應俯身向前 | 坐著,俯身向前穿鞋及拾物件 | ||
下蹲 | 半蹲時,要維持軀幹挺直或將大腿前傾 | 下蹲,俯身向前或作清潔等動作 | |
如廁時,半蹲 | |||
咳嗽,打噴嚏 | 按著腹部或腰部才咳嗽或打噴嚏。避免突然前屈軀幹 | 重覆前屈軀幹 | 突然增加腰椎間盤的壓力,引起腰痛和神經痛 |
仰臥起坐 | 不宜 | 不應做這運動 | 這運動增加腰椎間盤的壓力,從而加劇症狀 |
划艇 | 不宜 | 不應做這運動 | |
步行 | 適宜 | 步行時腰椎間盤的壓力比坐著時為低 |